“嚴把生態關,將不能落戶的項目堅決排除”

2017年07月17日08: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嚴把生態關,將不能落戶的項目堅決排除”

  “這個項目的工藝和排污處理設備沒達標,預審設廠區域還處在商業區和住宅區之間,我們環保部門堅決不同意他們開工建設。”“好的,這個項目預審不予通過。”

  這是幾天前,在江西省新余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召開的招商引資項目預審會上的一段對話。一場隻用了1個小時就完成了17個項目預審的會議,對於當地的招商引資工作,意味著什麼?

  “這場會下來,我們‘斃掉了’不該通過的項目,讓能通過的項目加快通過。”主持項目預審會的曾紹忠告訴記者,幾年來,作為當地高新區的一名副調研員,他有幸可以親自見証當地招商引資工作的可喜變化。

  2013年3月,新余市為提高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的質量,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探索實行項目預審制:由發改、工商、國土、環保、規劃、安監、工信等部門及其他相關職能單位,對項目產業類別、投資規模、選址方案、產出效益等方面,按照有關政策嚴格進行審核把關,並出具聯合預審意見,最終做出適不適合、能不能落戶的准確判斷。

  在新余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紅永看來,新余項目預審制首要的作用是在發展地方經濟時堅守預審底線,對於“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等不適宜落戶的項目,將生態關口前移,堅決予以排除,為當地生態筑起一道堅固的“綠色防線”。

  “這幾年,有投資10億元的年產十萬噸銅棒等一批投資額度較大的項目,因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預審中果斷執行了‘一票否決’。”劉紅永說,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的優勢,盡管一些項目的經濟指標很可觀,對地方財政也有較大助益,“可環保關過不了,一切免談。”

  在新余,解決“服務不到位”的問題,早在四年前就已是項目預審制的一大出發點。

  “項目預審制最大的特點是前置准入條件、對項目嚴格把關,把不該落戶的項目擋在門外,對可以落戶的項目提前介入,加快‘並聯審批’。”曾紹忠介紹,這是項目在正式審批前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提升行政審批效率的關鍵一環。

  “現在公司新項目審批,一兩天就能解決!”江西沃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周慧蓉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初,公司有個亟待申請的緊急項目,在確定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最終修改稿后,當天中午她馬上聯系辦証窗口,工作人員放棄中午休息立刻審核材料,新余市高新區發改局主管官員同時審核。當天下午4點多,公司就拿到了項目立項批復。“多虧了之前的項目預審,對我們的項目審批流程提前介入。”

  “原來企業對於開工建設手續,都不怎麼會認真考慮。前期沒有認真准備,后期補的話就會出現很多麻煩和問題。”曾紹忠說,項目預審在優化項目投資服務的同時,也規范了企業項目建設的申報自查程序,促進了項目審批效率的提升。

  截至2017年5月,新余市級已召開項目預審會26次,預審項目226個,通過項目199個。“下一步,項目預審制將著眼落實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劉紅永說,新余市今年明確了“凡簽約必先預審”,進一步規范預審會議召開時間和流程,並將項目預審制落實情況納入當地開放型經濟的考評當中。

  “企業現在上項目,大多能夠預先自查了,有的已經在項目預審前和相關部門有過充分的溝通。”曾紹忠說,這就要求政府部門間加強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溝通機制。“打破‘信息孤島’,讓企業少走彎路,項目預審還大有可為。”

(責編:李楠樺、杜燕飛)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