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強國

—專家眼中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2017年10月19日08:37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強國——專家眼中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評價了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明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並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第二個百年目標兩個階段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對相關任務進行了部署。如何理解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請他們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解讀。

充分肯定十八大以來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郇慶治表示,十九大報告對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評價。他表示,黨和政府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大量成績表明,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中央黨校哲學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孫要良認為,十九大報告肯定了過去5年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如全黨、全國人民貫徹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現象得到糾正﹔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正在加快形成,拼能源拼資源的發展模式逐漸得到改變,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等。“從總體上看,我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我國也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社會主要矛盾的新判斷

為新的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這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形勢下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社會矛盾的一個綜合判斷,由此可見,生態環境問題已經被明確納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這一重大論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一是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二是環境問題的出現原因根本上還是發展不均衡和不充分﹔三是環境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均衡發展和充分發展來解決。

“隻有定好位,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納入社會的主要矛盾,成為全國上上下下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生態文明的建設和改革工作,才能得到全面的部署和推進。”常紀文說,為此,在新的奮斗目標指引下,下一步有必要讓這一主要社會矛盾的判斷進入黨章、憲法、法律、政策,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遵循。隻有這樣,才能通過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

孫要良認為,現在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生態環境就屬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之一,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必須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高度來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關鍵詞“美麗”

體現了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追求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兩個階段安排。其中,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對此,常紀文表示,無論是美好生活還是美麗中國,都包括了對美好生態環境的考量。可見,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美麗國家的建設已經成為全黨和全社會的共識,成為了各界共同奮斗的目標。

常紀文說,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十九大報告不僅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並拿出專門的篇幅闡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對未來5年的工作任務進行了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自然生態保衛戰,需要久久為功,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德中表示,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美麗”,把“美麗”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五個關鍵詞,形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提法,這樣的提升與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關系密切。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環境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長。如果基本的生存環境都遭到破壞、清潔的空氣和飲用水都成為奢望,美好生活就成為空中樓閣。”劉德中表示,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需要日益增長的問題,我們要積極參與,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為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等行動起來。

部署了推進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四大任務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作為一位環境規劃專家和民主黨派人士,雙手為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世界生態文明之道點贊。從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理念,到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再到十九大生態文明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提出了實現中國夢第二個百年目標兩個階段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部署了推進綠色發展、治理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四大任務,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執政黨的綠色執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引領性貢獻。

王金南說,如果說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大后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文件是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那麼,十九大報告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建設美麗中國的“施工圖”和“驗收表”,也向世界提出了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模式”。

郇慶治認為,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作為未來幾年主推的重大戰略部署,既承繼了十八大報告所確立的工作重點與任務總要求,又結合實際做了更加明確的規定,致力於創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因而,它所表明的主要信息,就是扎實推進與不斷改革完善過去幾年中已經開始的制度創新和構建,從而穩步推進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長遠目標。

孫要良認為,提出四大任務,這是因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是由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導致的,必須走綠色、低碳、循環的發展道路﹔治理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從棘手、最突出的問題入手,實施專項行動﹔生態系統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建設還不到位,主觀上制約了生態文明的成效。因此,我們必須不折不扣將任務落實到行動中,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原二軍)

 

(責編:賀迎春、楊迪)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