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美麗京津冀可期

2017年11月03日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咬定青山”美麗京津冀可期

  近日,有關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兩則新聞引發關注:一是據來自水利部的消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流域——永定河與灤河的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二是據環保部發布,本區域13個城市9月平均優良天數同比下降。有人著眼前者,認為生態治理已大有所成﹔有人看到后者,表示頗感失望。

  “好消息”“壞消息”同時擺在眼前,其實正無比真實地反映出現階段生態環境治理的復雜性:一方面,作為協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津冀生態一體化強勢推進,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積極成果有目共睹,三地居民都有切身感受。另一方面,生態環境治理又是艱難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下,問題和挑戰也不少,其中多數都是“硬骨頭”,很容易出現波折反彈。

  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能因為數據一時起伏就否定相關工作,更不能因為小有成績而沾沾自喜放慢腳步。現實的壓力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對生態治理的艱巨性要有全面充分的認識,也激勵我們拿出更堅定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俗話說“十年樹木”,小樹成材尚需要十年,而要使大地蔥蘢,十年遠遠不夠。補上生態環境建設欠賬,往往以數十年甚至百年計。在河北塞罕壩,經過55年接續奮斗,昔日黃沙遮天的荒原,才變成萬畝林海﹔在陝西南泥灣,經過18年悉心治理,曾經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終又成陝北“好江南”……這些真實樣本,直觀証明了一個聽起來簡單、干起來卻殊為不易的道理:“敢教日月換新天”,不是不可能,關鍵看決心、看行動。

  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氣、河流、山川等往往跨越地界,其治理必不能局限於一城一地。打造美麗京津冀,是三地共同的奮斗目標,也呼喚攜手行動。盡管三地資源稟賦各有差異、功能定位也不盡相同,但隻要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強化三地“一盤棋”格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更大范圍內輾轉騰挪,一定能形成生態治理的最大合力。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態環境治理“咬定青山不放鬆”,是我們應有的擔當。堅定決心、苦干實干,天藍水清的美麗京津冀定然可期。(胡宇齊)

(責編:賀迎春、楊迪)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