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武漢七旬老者:“兒時波光粼粼的湖面回來了”

本報記者  田豆豆
2018年03月24日17: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北武漢戴家湖公園,在一般人眼裡並沒有什麼稀奇。然而,2017年底,這家公園園林綠化與生態修復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成為當年湖北省唯一入選項目。近日,記者實地探訪,想找出它的過人之處。

  戴家湖公園位於武漢市青山區武廣高鐵與天興洲大橋下,佔地面積50公頃,是武漢市第三大城市公園。但它的獲獎,並不在於它的“大”,而在於從湖到山,再從山變湖的歷史變遷。

  在“園史館”,年過七旬的居民講解員胡昇指著一幅幅資料圖片娓娓道來,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穿越”到以往。讓我們一起聽聽他的講述:

  我今年71歲了,雖不是武漢人,但我已經在青山區生活了60年,早把這裡當作我的家鄉。1955年,為了建設新中國第一座大型鋼鐵企業——武鋼,十萬建設者從全國各地來到青山。我父親就是這十萬大軍中的一員。10歲的時候,我隨父親來到這裡。那時候,青山區真的是青山綠水,滿目蒼翠。工人們就圍著戴家湖建設工棚,我們就住在離湖兩公裡左右的地方。

  孩子都喜歡玩水,當我第一次看見波光粼粼的戴家湖,一下子樂壞了。我心裡暗想,這不就是“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好地方嗎?那時湖面上千畝,湖水清澈,夏天開滿荷花,魚蝦滿塘,湖邊的山坡上是層層梯田,種著水稻和果樹,非常美麗。

  但是好景不長,這裡很快起了變化。為什麼?因為建鋼廠首先要有電,1957年青山熱電廠首先建起來了。熱電廠燒的是粉煤,燃燒剩下的粉煤灰要用大水管沖刷排掉,排到哪裡去呢?當時人們就選擇了戴家湖。好多根這麼粗的管子把泥灰水不斷地排向戴家湖,一天要排1200噸。粉煤灰就這樣在兩米深左右的湖底沉澱下來。到上世紀70年代,戴家湖就成了“大操場”,我和伙伴們還在裡面踢過足球。

  上世紀80年代,煤灰、泥土就逐漸高出地面了,90年代初已經高出地面10多米了。人們就把戴家湖改了名字,叫做“戴家山”。一刮風,“戴家山”周圍全是灰,住在房子裡不敢開窗戶,人走出來就變得“灰頭土臉”了。一下雨,黑色的泥水就從“戴家山”流到大路上,既臟又影響交通。我們還專門繞山修建了堤壩,可是1998年這堤還潰了口,黑水橫流。

  90年代末,堆在戴家山、讓青山熱電廠頭疼的廢物突然變成了寶貝。因為人們發現,粉煤灰是很好的制磚材料。2003年,國家禁止使用黏土實心磚。而粉煤灰制成的加氣磚,是最好的牆體磚,又輕又保暖又隔熱。隨著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戴家湖附近一下子涌現了許多磚廠,它們全都打戴家山的主意,合法開採的、非法盜挖的都來了。川流不息的大卡車一車一車往外運這種磚,還冒著熱氣的磚就被拿去蓋房子了。加氣磚成了緊俏貨,“戴家山”也越挖越矮,最后竟然出現了一個一個的大坑。

  粉煤灰變廢為寶原本是件好事,但接下來又出現了新問題。一是有的盜挖者利欲熏心,居然挖到在建的天興洲長江大橋橋墩底下了,橋墩和地基的安全都受到威脅﹔第二,由於戴家山周圍建起了一些商品房,青山區棚戶區改造,也給老工人們在周邊新建了許多安居房小區,不少人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在戴家山挖出的大坑裡,這裡又變成了“臟亂差”的代表。

  住房條件變好了,可一刮風還是不敢開窗戶。改造戴家山,老百姓的呼聲越來越高,年年區裡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都持續不斷地提建議。克服了資金、土地贖回等重重困難,2013年12月,總投資4.26億元的戴家湖公園終於正式動工建設,用了一年半,到2015年5月,這個公園就開門迎客了。為什麼這麼快?因為建設者採用了因地制宜、環保節約的新理念,已經被挖成坑的,就讓它變回湖,已經堆土成山的,只是回補一些種植土,種樹成山。2018年,這裡還要建設公園二期工程。環境越來越美,我們住著越來越高興。

  前些年,我的伙伴們紛紛“逃離戴家湖”“逃離青山區”,都勸我搬到漢口的“金銀湖”,但我沒搬,我相信青山的明天會更好。現在,我可以驕傲地對他們說:“看,戴家湖又回來了,青山的綠水青山又回來了,哪裡還有灰?”

  我70多了,現在經常夢見兒時的戴家湖,夢見“蕩起雙槳”的美好時光,雖然整整60年,戴家湖變成了一個“灰色的夢”,但我很幸運,今天又看見“戴家山”變回了“戴家湖”。

  胡昇老人講述的湖與山的變遷,曾經感動過許多人——峰回路轉、滄海桑田,變化的是環境,也是我們的發展理念。現在的青山,居住環境可與“金銀湖”媲美。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解。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4日 10 版)

(責編:王晴、閆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