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31個省(區、市)全部建立河長制

百萬河長上崗 守護河流健康

趙永平

2018年07月18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百萬河長上崗 守護河流健康(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鏗鏘話語言猶在耳。

這是情系民心的庄嚴承諾,也是全面推進河長制的動員號令。一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行動緊鑼密鼓,一張張河長時間表、治水路線圖密集出爐,河長制工作取得重大進展。7月17日,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宣布,截至6月底,31個省(區、市)全部建立河長制,比中央要求的時間提前了半年。機構到位,責任到位,見河長,見行動,見成效。從大江大河到家鄉的小河,百萬河長上崗,每條河流都有了“健康守護人”。

身邊的河在變。“河長上崗,水質變樣,臭了十幾年的丁萬河去了‘病根’,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居民劉芳感嘆。

“母親河”在變。“經過綜合治理,過去清水蕩漾的渭河又回來了,澤潤八百裡秦川。”陝西渭河生態區管理局局長黨德才感慨。

河長制促進“河長治”,河湖管護進入了新階段。一條條黑臭河清澈起來,一條條斷頭河歡快奔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河湖正變成現實。

一把手管河,河長不是“挂名”是責任

江蘇省無錫市華庄街道辦主任俞啟宏生在太湖邊,從小喝著太湖水。回憶起10年前的藍藻事件,俞啟宏連連嘆息:“自來水變臭,礦泉水一夜間搶購一空。”

水危機不斷敲響警鐘。伴隨經濟社會發展,水短缺、水污染、水災害等新老水問題相互交織,在河湖水域集中顯現。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是民心所向,也是繞不過的發展難題。

治水千頭萬緒,從哪兒下手?

黨中央立足國情,頂層設計。2016年底,中辦、國辦出台《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上升為國家行動。這是解決我國復雜水問題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要舉措。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部門快速行動。水利部與原環境保護部出台河長制實施方案,十部委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協調,形成全面治水合力。

誰當河長?河長制的核心是責任制。許多地方黨政一把手管河,一竿子插到底,層層壓實河長責任。全國省、市、縣、鄉四級30多萬名河長中,省級河長有402人,其中59位省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總河長。29個省(區、市)將河長體系延伸至村,設立76萬多名村級河長,打通河長制“最后一公裡”,實現“每條河流都有河長”的目標。

“一把手督戰,既管水又管岸,破解了‘九龍治水’困局。”無錫市水利局局長張海泉坦言,無錫黨政領導出任64條河流河長,統籌發力,標本兼治,太湖氨氮濃度下降38.9%,15條主要入湖河流連續4年消除劣Ⅴ類水。

誰管河長?“有問題,找河長。”各地河長制責任體系全面建立。安徽河長有了硬指標,考核內容細化到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7個方面28項﹔上海分級考核河長,市考區、區考街鎮,全程追責﹔福建將河長考核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江西啟動省級河長約談機制,督促地方消滅劣Ⅴ類水。

守水有責,守水盡責。“河長不是挂名,而是責任。”江西省靖安縣雙溪鎮鎮級河長鐘有國坦言壓力很大,簽承諾書,立軍令狀,亮黃色的監督電話尤為顯眼。

一些地方先行先試,打造河長制“升級版”。江蘇河長職能延伸,由骨干河道擴展到10萬多條村級河道﹔浙江5.7萬多名河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從河湖管到溝、渠、塘等小微水體﹔福建廈門河長制全域管護,不僅囊括9條入海溪流,還把筼筜湖和五緣灣內灣納入河長制“大名單”。

全面建立河長制,一張張河湖責任網層層密織,許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轉變。

一河一策,精准治水,系統共治開良方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做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部治理。堅持問題導向,一河一策,成為許多地方河長制的行動指南。

——治水思路在變。

系統共治,措施更有力。“治水靠一個部門、一項措施,單打獨斗不行。”江西省水利廳廳長、省河長辦主任羅小雲說,江西堅持治污水、護好水,保水質、降水耗,控源頭、管全程。整治南昌市烏沙河,市裡成立河長辦,清淤、截污、植綠,污水不再入河,岸邊的鷺鳥又出現了。

水岸同治,成效更明顯。“河流污染表象在水裡,根子在岸上。”無錫市副市長劉霞說,治理梁溪河,岸上關停化工企業76家,建立核心保護區﹔水裡疏通河道,保潔員上崗,“整條河道像是清了腸,水不臭了,河裡有魚了。”河邊居民說。

——治水策略在變。

把脈問診,治水更精准。浙江省大到干流,小到百米河段,編制11720個“一河一策”方案,打響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廈門編制“一河一檔”,一個筼筜湖,調查報告達200多頁,大到匯水區地圖,小到每一個排污口,都精確記錄在冊,為開出治水良方打下基礎。

問題導向,行動更堅決。針對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水利部重拳出擊,在全國開展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清理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治採砂,嚴厲打擊涉河違法違規行為。貴州開展“百千萬”清河行動,對120條重要河流開展聯合執法檢查。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豐收村,10條河都是“問題河”,街道黨委書記孫培龍說:“大量違建擠佔河道,河水變成死水。”街道對症下藥,49座土壩變身橋梁,水鄉再現“小橋流水人家”風貌。

——治水方式在變。

科學施策,手段更多元。在陝西灞河藍田縣河段,一攬子治河方案出台,水務、環保、市政等部門聯合行動,建村級污水處理廠,種植草藤植物綠化河堤,讓灞河重現生機。

“一張圖”管水,管河更智能。在山東,河長制信息管理平台接入1049條河湖基礎數據,誰在巡河、巡河軌跡、水質狀況等情況一目了然,各級河長隻需打開APP,就能實時上報水情。“巡河記錄可在手機上完成,更重要的是,各平台數據打通,使治水更科學。”桓台縣起鳳鎮河管員鞏志峰說。

各級河長掀起護河、治水熱潮,河長制初見成效。福建一年治理河流總長度達1126公裡,12條主要河流水質全優,Ⅰ—Ⅲ類水佔95%以上﹔浙江省治理垃圾河6500公裡、黑臭河5100公裡,基本清除黑臭臟現象﹔陝西省干支河流和湖泊狀況明顯改善,水功能區達標率提升10個百分點。

建長效機制,管好“盆”和“水”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要實現“河長治”,長效機制是關鍵。伴隨河長制深入推進,各地新實踐、新機制應運而生。

制度跟進。一些地方對河長制立法,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治理。江西率先實行全境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地區,扣除補償金。江蘇建立河長聯席會議制度,省級財政每年安排4億元資金,專項治河。上海梳理河長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河長制任務實行全過程目標管理。

全民治河。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局面基本形成,各地涌現出一批“企業河長”“鄉賢河長”“河小二”等民間河長。福建“政府河長+企業河長+群眾河長”,共整治小流域60條﹔江蘇推廣政府購買服務,97.7%的骨干河道落實保潔管護人員,48%的河段實行社會化管護。

更大的影響在岸上。河長制倒逼產業轉型,量水而行、以水定產,成為許多地方的自覺行動。江西靖安縣傳統養豬業排污大,現在發展生態養殖,大多數散養戶退了出來,水質好了,縣裡的旅游業因水而興。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東小江,兩岸印染業集聚,一度成為黑臭河,后來關停64家印染企業,剛性整治100多家企業。

轉變生活方式。在重慶市南川區峰岩鄉,每位村民家中都有一個藍色垃圾桶,垃圾撿滿一桶后就可換取獎品。“一項小小的措施,卻改變了居民多年沿河洗滌、亂扔垃圾的習慣。”峰岩鄉正陽村支書安峰說。

河長制帶給河流健康承諾。安徽提出,到2020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80%以上﹔江蘇明確,3年內恢復水域面積100平方公裡。在全國,力爭到2020年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的比例超過7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以上,初步建立河湖休養生息保障制度。

鄂竟平說,全面推行河長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河湖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面深入推進河長制,要聚焦管好“盆”(即對河道湖泊空間及其水域岸線的管理保護)和“水”(即對河湖水資源的管理保護),向河湖管理頑疾宣戰,持續加力,久久為功,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河湖新格局,還河湖健康美麗。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18日 14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