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讓一塊廢料掉進南水北調水渠

2018年10月18日08:34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沒讓一塊廢料掉進南水北調水渠

10月17日,清冽的丹江水靜靜地流經南水北調中線渠向北奔去,絲毫沒有察覺到,在它們頭頂,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鋼桁梁已悄然跨過。

當國內最長的運煤專線鐵路遇上南水北調水渠,如何避免對水渠造成污染?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選擇了難度極高的頂推施工,並且不讓一顆廢料污染水體,用科技的方法實現了施工對南水北調水渠的零影響。該橋也是首座在南水北調中線渠上採用頂推法施工的橋梁。

蒙華鐵路是國內最長運煤專線,北起內蒙古浩勒報吉站,終點到達江西省吉安市,線路全長1837公裡,規劃設計輸送能力達2億噸/年。由中鐵八局一公司承建的蒙華鐵路MHTJ-19標段地處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鄧州市境內,正線長度53.351公裡,其中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為該項目控制性工程之一。

“修了這麼久的橋,環水保和技術要求這麼高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工區總工侯濤介紹,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跨越南水北調中線渠,屬於國家重要飲用水水源通道,在施工過程中對水質、河堤以及沿岸的植被保護極其重要。如果按照常規的“釣魚法”施工,產生的噪音、廢料等對環境影響較大。基於所處環境的敏感性與特殊性,為減少擾動和不破壞南水北調現有設施,項目部技術人員與相關專家經過反復研討和論証,最終將原設計的“釣魚法”施工改為了現在難度更大的頂推施工,並將承力墩改在南水北調圍網外,以減少對河堤的擾動。

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採用三角桁架下承式鋼桁梁, 計算跨度108米,梁全長110米,節間長度為12米,桁高12米,兩片主桁中心距13.6米,前端設72米導梁,梁全長182米,總重2300噸,單根杆件最重達33噸。面臨著吊裝難度大,拖拉重量大,風險系數高,環水保要求極嚴等困難。

侯濤說,傳統的施工需要在墩內側搭設支架,頂推施工則在墩外側搭設支架,好比兩個纖夫站在橋的前段,拉起幾千噸重的鋼梁一點點往前挪移,而鋼梁前端就在這一點點的挪移中,“伸”過南水北調中線干渠上方。

要達到這一目的,大橋的焊接質量與組裝精度是工程質量的關鍵。鋼桁梁在工廠制作、涂裝完成后直接運輸到施工現場,用履帶吊車吊裝到拼裝平台上,經過拼裝、焊接、探傷、高栓施擰等一系列工序檢驗合格后,才能頂推架設。其中,高栓施擰是要在現場逐一對高強度螺栓擰緊作業,一段12米長的鋼桁梁,包含了近5500顆螺栓,整座橋約50000顆螺栓,共計86噸,全靠工人用電動扳手逐一擰緊。光拼裝一段鋼桁梁就需要30個工人拼裝3天時間。

頂推使用的是2套水平連續千斤頂、滑座、臨時錨固點、鋼絞線、豎向千斤頂等組合成的頂推設備。通過鋼絞線連接臨時錨固點和水平連續千斤頂拉動梁體向前移動,每次隻能向前推進12米,然后再重復安裝、再推進。

整個項目部定的目標是——絕對不能讓一顆廢料掉進南水北調中線渠裡。為了這一目標,除了改變了施工方式,他們還在南水北調水面上搭設起了“浮橋”全封閉防護,防止雜物掉落污染水質﹔橋面上採用全封閉自動吸塵打砂拋丸機,對橋面進行除塵、除鏽,確保橋面清潔﹔將原設計鋼桁梁防腐體系變更為全生命周期防腐涂裝體系,進一步延長防腐周期。從塵控、水保等全方位、全時段進行措施管控,保証了施工對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的零影響。

10月17日上午11:53,伴隨著最后一聲指令的下達,由中鐵八局一公司承建的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順利完成鋼桁梁頂推施工。就這樣,蒙華鐵路跨南水北調大橋不驚不擾地跨過了南水北調中線渠。(記者 雍 黎 通訊員 李昌倫)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