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錢 易

2018年10月29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大家手筆)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新姿態、新作為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人類社會發展史証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工業革命以后,人類依靠科技進步創造出工業化的奇跡,而對自然的態度則由以往的敬畏轉為征服。實踐表明,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往往都是由不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的。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多忽視經濟增長對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隻顧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視子孫后代利益和人類整體利益,漠視對自然生態和其他生物的保護,由此催生了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危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孕育出燦爛的生態文化,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我們黨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上世紀80年代初就把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進入21世紀又把節約資源確立為基本國策。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我國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時至今日,有的地方和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仍不到位,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程度還不夠高,垃圾圍城、生態破壞等現象時有發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讓人民群眾享有干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著眼於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加強法治建設,建立並實施中央環境保護監督制度,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仍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必須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重視惠及當代人類和未來子孫后代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著力推進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消費方式的綠色轉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綠色工業、綠色農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能源,用綠色技術改造形成綠色經濟,以促進能源綠色轉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推動綠色發展,同樣可以帶來良好經濟效益。一些地方通過發展綠色產業,很多產品的性能有了顯著提高、質量有了明顯改善,而且大大降低了耗電量、耗水量﹔很多產業利用廢棄產品或其零部件加工制造新產品,在大大減少廢棄物、大量節約資源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特別是在一些綠色產業園區,各個企業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鏈條,一些工廠產生的廢料可用作其他工廠的原料,實現了能源和資源的梯級利用。事實証明,推動綠色發展不僅具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而且具有經濟效益。要從技術、政策等多方面採取措施,使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市場主體的自覺行動。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9日 16 版)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