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打好一個戰場上的兩場戰役

本報記者 常欽

2018年11月16日15:57  來源:人民網
 

生態扶貧是在一個戰場進行的生態建設與扶貧攻堅兩場戰役,是“雙贏”之策,要在山水上做文章,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眼下進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期,我國生態扶貧工作進展如何,今后一段時間又將有哪些有力舉措助力脫貧攻堅戰?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

生態扶貧成效明顯,帶動180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目前,通過生態扶貧建立了長中短相結合的多元增收渠道,提高了貧困人口的補償、就業、財產等收入。”張建龍說,160多萬貧困戶享受退耕還林還草補助政策,平均每戶增加補助資金2500元﹔對實施禁牧和草畜平衡的農牧戶給予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農牧民年人均增收700元﹔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賦予貧困戶承包經營山林的更多權益,依托林地林木增加財產性、經營性收益,貧困地區集體林權流轉面積達1億多畝。

“生態扶貧取得了實實在在的脫貧效果和惠民成果。”張建龍介紹,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穩步擴大。截至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會同財政部、扶貧辦,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累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50多萬名,帶動180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生態護林員實現了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老百姓在保護綠水青山中享受金山銀山帶來的實惠。”

貧困地區生態產業取得長足進展。指導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木本油料、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種苗花卉等生態產業。出台了支持貧困地區生態產業發展的指導文件、相關規劃和政策舉措。全國油茶種植面積擴大到6550萬畝,依托森林旅游實現增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35萬戶。中西部22個省份2017年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3.9萬億元。

張建龍說,通過生態扶貧,貧困地區生態治理不斷加強。針對林業草原施業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與深度貧困區高度耦合的實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系統治理,深入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近三年來,將貧困地區天然林全部納入保護范圍,將2/3以上的造林綠化任務安排到貧困地區,安排退耕還林任務近3000萬畝,佔全國總任務的81%,安排石漠化治理任務279萬畝。貧困地區林草覆蓋率進一步提高,生態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發揮林草資源優勢,實現生態恢復和脫貧攻堅齊頭並進

“我國生態扶貧形成了健全的工作體系,創新了工作模式。”張建龍說,依托林業草原資源優勢,瞄准深度貧困地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定點縣等重點區域,統籌推進落實生態補償、國土綠化、生態產業等扶貧舉措,在規劃指引、資金項目、人才科技等方面統一部署、統一行動。選聘生態護林員、新增退耕還林還草任務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大力推廣和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打造怒江生態脫貧攻堅區。

張建龍指出,要扎實推進當前和明后兩年生態扶貧工作。充分發揮林業草原行業優勢,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著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三項舉措,著力加強定點幫扶,全力做好林業草原生態扶貧工作,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貢獻。

首先要著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完善公益林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支持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生態效益補償,使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獲得更多補助性收入。探索天然林、公益林托管模式,鼓勵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森林、濕地、沙漠、地質公園等,開放公益崗位,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管護和服務。新增30萬個生態護林員、草管員崗位。

“加快實施林業草原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實現生態恢復和脫貧攻堅齊頭並進。”張建龍說,明后兩年,每年安排京津風沙源治理、防護林建設等工程范圍內貧困縣營造林任務500萬畝以上,組建一批造林合作社和草業合作社。各地要抓緊建立國土綠化任務分配機制,確保將生態修復任務優先向造林、草業合作社安排。鼓勵合作社幫助帶動貧困人口積極投身造林種草和撫育管護等勞動,穩定增收不返貧。

張建龍指出,鼓勵引導國家級龍頭企業與貧困縣合作創建綠色產品品牌、優勢產品生產基地,促進產業提質增效。支持貧困地區創建一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明后兩年,在貧困地區打造35處精品森林旅游地、15條精品森林旅游線路、7處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試點基地。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優化林草金融扶貧產品,引導更多資本投入生態產業扶貧。

(責編:馮粒、袁勃)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