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生態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 反對“一刀切”

余璐 施麟 王紹紹

2019年01月12日09:15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為建設美麗中國指明了方向。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制度的剛性確保落實,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綠色發展邁出了穩健的一步。

生態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一刀切”。

2018年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出席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時表示,從2019年開始,新一輪環保督察將全面啟動,計劃再用4年時間,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

而就在此前一周,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5個督察組剛剛完成對山西、遼寧、吉林等10個省份督察進駐工作。第二批“回頭看”進駐期間,陸續公開的幾十個典型案例,除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的案例仍然突出外,也加大了對“一刀切”現象公開力度。整改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被嚴肅查處。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被稱為是污染防治的“一把利劍”。2018年開展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緊盯問題,壓實責任。針對重點地區大氣污染、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污染,以及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

環保督察不是“一陣風”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建設天藍水清地淨的美麗中國,2018年環保督察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發力。

湖南省沅江市境內的南洞庭湖區濕地生態美景重現。圖片來源:新華社

湖南省沅江市私營企業主夏順安以生產和銷售蘆葦的名義,非法矮圍侵佔洞庭湖區下塞湖部分區域長達17年,盡管此前有關部門多次嚴令整治,但“拆違”工作一拖再拖,長期取不到實質性進展。直到2018年5月底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進駐時,整改工作才得以快速有力推進,13天內就把非法矮圍全部拆除到位,恢復南洞庭生態。

17年與13天、“拆不動”與“立馬拆”,彰顯出環保督察的威力。

2018年5月30日,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的大幕拉開,督察組陸續完成對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10省區的進駐。進駐期間,4305人被問責。12月6日,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五個督察組完成了對山西、遼寧、吉林等10個省份的督察進駐,問責2177人。

“約談”、“問責”,成了中央環保督察的關鍵詞。國家高強度、高頻次、高懲罰的環保督察行動顯示,環保督察趨嚴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環保督察要麼不抓,要抓就一抓到底,以‘釘釘子’的精神,咬住了就不鬆口。”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干杰部長擲地有聲地透露出環保督察的堅定決心。

讓“一刀切”無處藏身

2018年11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開展“回頭看”工作時發現,在太原市迎澤區,當地採用強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潔取暖,倒逼居民用電取暖,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做法導致大量群眾難以溫暖過冬﹔9月,媒體曝光,在陝西省彬州市,路過車輛無論是否干淨都要花上10至20元不等的錢進行所謂的“降霾”沖洗,這一亂作為的“一刀切”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隨著2018中央環保督察問責、追責持續加壓,平時不作為、壓力之下亂作為的“一刀切”無處藏身,集中釋放。

嚴禁“一刀切”是2018年督察重點,文件明確指出,重點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以及“一刀切”等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不作為、濫作為的問題。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對禁止環保“一刀切”提出明確要求。國家出台的系列文件,從政策上約束相關部門的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

“‘一刀切’,2017年是最厲害,2018年國家和地方都出台文件反對‘一刀切’,‘一到切’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一刀切”的根子在於上面的決策和部署和下面基層能力不匹配。其次,督察要求立行立改追責到位,地方的環境治理有周期,力行力改有難度,很多地方平時不作為,督察壓力之下就亂作為,才導致“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一刀切”行為來敷衍應對。

“要在法制的基礎上監管企業,改善環境,而不是純粹運用行政命令。同時,在督察和問責過程中,要加強對機制是否落實進行問責,而不是過分強調對個案進行問責。”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

環保督察長出“牙齒”

制度是綱,綱舉目張。李干杰表示,“研究完善有關中央環保督察的相關規定、制度,推動督察進一步法治化、規范化,使得將來能夠作為一個長效機制,平穩健康發展下去。要進一步增強效能,不斷完善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將壓力層層傳導到地方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保環境保護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2018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巡查組在上海市嘉定區西浜河利用水下探測儀監測水質。人民網 余璐攝

在2018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中,人民網記者發現,規范化的環保督查體系能促進督查准確高效。在對上海開展“回頭看”時,上海嘉定區曹豐雨水泵站旁的西浜河雖未發現有污水排入,但雨水泵站因截留污水設施未安裝到位,仍存在排口污水溢流風險。在判定是否完成了黑臭水體整改上,讓專家犯難。於是,按照環保督查標准化體系要求,當1名專家拿不定注意,將至少有5名專家集體討論,經過反復現場督查調研后才能做出准確公平的評判。“環保督查一般都有上百人參與,督查員的工作背景、專業認知水平有差異,在判定問題時如果沒有標准化的質控體系,就會出現結果的偏差。要想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要有一套標准化的質控體系,以保障工作方式接地氣、作風嚴謹務實,評判公平公正。”生態環境部水司王謙處長說道。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表示,“規范化的環保督察制度能從根本上推動環境質量好轉,讓環保督察長出‘牙齒’,加大監管力度,加強污染治理能力,才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才能實現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夢。”

2018年環保督察,主動曝光環境問題成為新常態。兩批“回頭看”已公開通報典型案例103個,再加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清廢行動、藍天保衛戰等曝光案例,數量更是可觀。我們可喜地看到,2018年環保督察對待輿論監督的開放心態,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中國人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在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道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已逐漸變成現實。讓人民共享生態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期許。

“利劍”高懸,自然“勢大力沉”。環保督察不是“走過場”,而是“動真格”,來自督察的嚴厲問責,來自群眾的舉報,來自媒體的輿論監督,來自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自覺意識,經過督察組和被督察地方的共同努力,各地把環保督察當成推動綠色發展的契機,一批整改不到位、群眾不滿意、出現反彈的問題得到查處,一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問題,以及弄虛作假、應付督察的行為得以嚴肅處理。一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正越來越近...... 

(責編:余璐、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