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施策,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2019年02月18日08:21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分類施策,推進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生態環境部近期召開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專項行動2019年第一次視頻會議。據了解,自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開展以來,31個省(區、市)276個地市1586個水源地的6251個環境問題有6242個已完成整改,任務完成率99.9%。

雖然整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也應看到,有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歷史欠賬較多,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地方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推進較慢,表現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還未開展勘界工作,導致邊界不清﹔集中式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圍網和標志牌的規范化建設工作滯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污染源整治不徹底,導致水源地水質惡化現象時有發生。

再如,分散式飲用水源與當前實際供水格局不符。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部分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量無法保障,水質發生變化或存在較大風險,導致分散式飲用水源與當前實際供水格局不符。另外,由於供水格局的變化,部分分散式飲用水源已不具備供水功能的水源地未及時取消,而有些已實際開展供水的水源地卻未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導致水源地的精細化管理與精准化管理未能有效實施。

為進一步加強我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確保飲用水安全,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針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點落實“征、租、補、聘”4項任務。開展一級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土地征收,廣泛宣傳環境法律法規、水源地保護相關政策,為一級保護區建立隔離圍網做好基礎工作。開展二級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土地租賃工作,拆除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不利的建筑,徹底整治污染源,並建立保護區范圍的指示界碑。做好補償安置工作,核實保護區范圍內原住居民家庭基本情況,逐戶征求搬遷意見,完善補償方案。聘用當地居民作為水源地的管理員,加強監督管理,發動群眾主動參與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切實保障居民的“水缸子”安全。

第二,針對分散式飲用水源地保護,重點落實“調、立、治、督”4項任務。開展分散式水源保護區調整工作,根據實際供水格局,重點核定是否依法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尚未完成保護區劃定或保護區劃定不符合法律法規及相關規范要求的,要以“水質優先、區域統籌、科學規范、精准保護”為原則,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級相關技術規范,結合飲用水水源地實際情況,依法依規進行劃定或優化調整保護區范圍。盡快開展勘界工作,設立分散式保護區邊界標志,重點核實保護區邊界設立是否符合實際、邊界是否明確。開展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環境違法問題整治及污染源清理工作,檢查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是否存在排污口、違法建設項目、違法網箱養殖等問題,同時加強水源保護區面源污染治理,保護區內環境違法問題全部限期清理整治到位,面源污染限期得到有效控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宣傳力度,引導公眾參與保護,強化社會監督。

第三,加強流域系統控制,落實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保護修復的重點,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為指導原則,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要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及水源涵養林的保護工作,強化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把治水與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江湖”保護聯動,通過對自然生態進行系統的保護、治理和修復,不斷增強生命共同體的活力,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張修玉 李丹 楊子儀 植江瑜 范中亞)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