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一市全國人大代表視察調研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

太湖“營養過剩”狀況尚未根本扭轉

2019年02月19日17:58  來源:中國環境報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太湖水的治理狀況牽動著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全國人大代表的心。

日前,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就“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主題展開聯合視察調研活動。這是長三角區域全國人大代表首次進行聯合調查。

此次視察調研活動由上海市人大牽頭,與江蘇、浙江、安徽省人大聯合組織,沿太湖展開,實地視察無錫、蘇州和嘉興、湖州等太湖水環境的治理情況。

太湖仍有發生較大面積藍藻的可能性

太湖流域地跨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三省一市,總面積3.69萬平方公裡。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太湖流域水質型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問題日趨嚴重,水污染已成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

在無錫,代表們實地視察了太湖、七裡堤藻水分離站、蠡湖展示館及蠡湖水環境整治現場,並當場從太湖裡舀起湖水,請化驗員即刻監測。

檢測結果顯示:總氮含量1.33毫克/升,總磷含量0.067毫克/升,水質為Ⅳ類。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現場給出一組數據:2017年太湖總體水質為Ⅴ類,與2007年相比,氨氮下降71.8%,總氮下降31.9%。他提醒,太湖仍有發生較大面積藍藻的可能性,“太湖流域污染物入湖總量遠遠超過水體納污能力,太湖‘營養過剩’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

控源是治理太湖水污染的關鍵

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著力點在哪裡?壽子琪稱:“控源是關鍵。”他在參加聯合視察前,專門整理了《上海市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情況》,“控住污染源是太湖水綜合治理的重中之重,沿湖地區應該因地制宜進行產業轉型,建立太湖水治理長效機制”。

他介紹說,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積極推進多地生態協同保護,努力構建區域生態安全屏障。上海市青浦區正積極實施企業污水納管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畜禽養殖場污水有效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河道綜合整治以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等。而曾以養豬聞名的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如今已徹底改變為美麗景觀村。

全國人大代表王建宇也表示:“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在治理太湖水環境的同時,也要把整個經濟發展考慮進去。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防污染轉移擴散,要創新引領區域聯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將改造提升沿湖化工產業作為重中之重。

太浦河流域有望打造成生態走廊

太浦河西起東太湖,橫穿蘇浙滬兩省一市,全長57.6公裡,是太湖流域骨干性河道。隨著擔負上海市西南五區約700萬人口供水任務的太浦河金澤水源地的建成,上海市、浙江省從太浦河取水的規模和供水范圍大幅擴大,對保障太浦河供水水質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太浦河水質總體較好,保持在Ⅱ至Ⅲ類,但沿線區域紡織、印染工業企業眾多,會產生大量含高濃度銻的工業污水。

代表們了解到,太湖流域管理局將加強源頭污染防控和減排,協調地區、行業間的污染治理,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同時,太浦河后續的流域性工程已經列入規劃,這將是一條從太湖通往上海的生態走廊。

壽子琪認為,當前長三角水環境治理協同共治的格局正在形成,太湖流域綜合治理要在組織機制上進一步完善,實現監測數據的共享。

目前,太湖流域管理局加密了太浦河沿線的水質監測,該局局長吳文慶說,目前流域內主要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重要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仍不高,水源地供水還存在較多安全隱患。

全國人大代表歐陽華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治理應該和老百姓的增收增效同步結合。”要讓太湖人享受太湖美景的同時,完成沿湖產業結構的調整。(記者蔡新華 見習記者徐璐)

(責編:初梓瑞、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