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以排污許可推進執法更高效

2019年04月18日08:19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廣東以排污許可推進執法更高效

廣州吃透規范,抓住填報“黃金期”,做到心中有數﹔深圳立法先行,建立首個地方系統,開啟“一証式管理”﹔佛山依托大數據,讓執法有依據,更精准、更高效……

自排污許可制實施以來,廣東高度重視,積極推進排污許可証核發工作。截至2019年3月26日,全省已完成18個重點行業的排污許可証核發,累計發放4483張排污許可証,數量居全國前列。

從“無從入手”到“有章可循”

國家排污許可証信息填報要求高、專業性強,為避免企業在填報過程中無從下手,廣州生態環境部門提前“吃透”文件,在鋪開工作前對改革精神和技術規范進行學習研究,指導企業開展試填報,並編制了企業一看就懂的“直白”指南,針對在執行技術規范中遇到的問題,專題研究,統一規范,形成工作模板。

“採用這樣的做法,在排污許可証核發前期會比較辛苦,但基礎打牢,工作全面鋪開后,企業申請填報遇到的問題就會很少,既解決了企業填報難題,也把工作效率提了上來。”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總量處王銳介紹。

“在填報過程中,廣州抓住填報‘黃金期’,提前介入指導企業網上填報,線上線下層層把關,贏得時間上的主動。”王銳說,在企業填報申請的同時介入指導,全程跟進企業填報進度,及時解決問題,對進度較慢或填報質量較差的企業進行通報,為后續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兩年兩次修改特區環保條例,深圳排污許可証可謂‘特區味’十足。”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總量處李思民介紹,深圳從頂層設計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優勢,分別於2017年4月和2018年12月兩次修訂《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為排污許可制度改革修訂地方法規的城市。其中,在條例第二次修訂中,深圳將不按証排污和無証排污的罰款上限分別由20萬元、30萬元統一提高到100萬元,大大提高了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以“特區模式”有效震懾了違法排污行為。

據介紹,結合當前固定污染源嚴精細實管理的新形勢,深圳目前正在著手修訂1999年頒布實施的《深圳市排污許可管理辦法》,助力加快實現固定污染源“一証式”管理。

在珠海市,排污許可制改革也被提到新的高度。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實行挂圖作戰,倒排工期,科學劃分時間節點,對企業核發進度實時跟蹤。針對填報中遇到的問題,安排專人點對點服務指導,組織同行業集中會審,建立QQ、微信群,24小時在線為企業答疑解惑。2017年以來,珠海連續兩年提前完成國家和廣東省部署的核發工作,成為全省最早完成年度核發任務的城市。

“調動企業積極性,明確企業主體責任,生態環境部門再想辦法幫一把、扶一把,這樣開展工作就快多了。”談到工作訣竅,珠海市生態環境局總量科丁疆華笑著說。

排污許可証不是發完了事,關鍵要把好核發質量關,更要擰緊監管關口,讓企業真正承擔起治污的主體責任。

為此,廣東對2017年已核發火電、造紙等15個行業排污許可証申請與核發工作“回頭看”,期間,共抽查企業排污許可証1400多個,檢查企業800多家,整改500多個。同時,將15個行業排污許可証執法檢查列入年度環境執法工作,並結合環保專項行動、環保督察等工作,嚴厲打擊不按証排污行為。

從“一張紙”到“一盤棋”

公眾掃描廠外二維碼,可獲取企業排污許可相關信息,對違法行為直接取証投訴﹔環境監管人員可掃描廠內二維碼,調取企業排污許可相關信息,對排口許可的排放情況隨時查詢,提升管理效率……

日前,在廣東省排污許可証經驗交流會上,深圳現場演示的排污許可審批核發本地系統——深圳市排污許可証管理平台,成為各地市參會代表關注的焦點。

據介紹,這一系統是全國首個國家排污許可証本地審核系統,在基於國家排污許可系統上,銜接了各類環境管理數據,改變單純的核發平台,與后期的監管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監管“一盤棋”,開創了“市+區”兩級聯合審核核發,增加了流域限批審核、電鍍行業智能審核等本地特色審核功能。

“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一証式’全過程鏈條式管理改革目標,在深圳得到了最好的實踐。”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建立地方排污許可精細化監管平台,可深度挖掘利用排污許可証“証載”內容,構建固定污染源數據庫,實現污染源排放信息共享,有效推進協同治理。

“排污許可証發下去了,就要真正地用起來,而不是停留在‘一張紙’的層面。”佛山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陳振華表示,佛山將排污許可証作為執法的重要依據,按証監管,讓執法有邊界,讓執法有依據。

去年7月,佛山環境執法人員在全國排污許可証管理平台上,分析排污企業填報、提交執行報告數據時發現,一些鋁型材企業污泥產生量偏少,與產品產量應產生的污泥量不符,存在違法排污嫌疑。通過對數據的反復比對,執法人員最終鎖定了一批鋁型材企業。

“依照鎖定的企業,我們立即組織開展鋁型材企業專項執法行動,果然在這些企業裡檢查發現有12家企業存在偷排廢水、廢水超標等環境問題。”陳振華說,“利用排污許可大數據可以預判監管行業企業環境違法的嫌疑,不用出去瞎跑,降低無效執法的頻次,讓執法更精准、更高效。”

珠海核發任務完成早,企業進入“持証排污、依証監管”的步伐也快“人”一步。在珠海富山工業園區,11家持証排水企業中7家配備了環境監測實驗室,9家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其中通過排污許可制新增在線設備15套,自我監測和管理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主動落實企業責任,投入3000多萬元實施明管化工程,不僅實現各車間的廢水量、污染物濃度等可視化管理和精細分析,同時全過程明管污水輸送,徹底實現了雨污分流,依法獲准執行國家排污許可証間接排放限值,大大降低了企業治污負擔,提升了治污效果。

“為獲得排污許可証進行環保升級改造,短期看增加了不少投入,長期來看是倒逼企業提升技術、降本增效,提高治理精細化。”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排污許可制讓他們進一步厘清了“環保家底”,讓自身環境管理更加清晰。(陳昊)

(責編:施麟、賀迎春)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