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2019年05月17日08:20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世園會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回望世園會近60年的歷史,正是人類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前進的歷史。從最初的關注自然,到現在提倡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自然,人類環境理念的進步在世園會得到生動體現。

  北京世園會開門迎客半月有余,繽紛多彩的活動向游客生動展示了綠色、低碳的理念。剛結束的“德國日”活動上,展示了可持續發展和宜居的城市理念,告訴人們可以通過綠色活動將自然帶回城市。5月16日開始的“內蒙古日”活動將帶領游客去感受大草原的獨特魅力,巴彥淖爾、烏蘭察布還將舉辦綠色產業推介專場,提高其綠色農畜產品的知名度。

  世園會的舉行,如同一場跨越時空的生態文明對話,展示了世界各國綠色發展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引導人們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關愛自然、善待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交融。

  回望世園會近60年的歷史,正是人類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前進的歷史。1960年首屆世園會在荷蘭鹿特丹舉行,主題為“喚起人們對人類與自然相容共生”,此后的世園會主題一直與綠色和自然密切相關。1973年漢堡世園會主題“在綠地中度過假日”,1990年大阪世園會主題“花與綠——人類與自然”,1999年昆明世園會主題“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2006年沈陽世園會主題“我們與自然和諧共生”,2012年芬羅世園會主題“融入自然,改善生活”,2014年青島世園會主題“讓生活走進自然”……

  此次北京世園會以“綠色生活,美麗家園”為主題,旨在倡導人們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從最初的關注自然,到現在提倡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自然,人類環境理念的進步在世園會得到生動體現。

  時間見証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飛躍式發展,也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1999年,昆明世園會是我國首次舉辦世界最高級別的A1類世界園藝博覽會。20年后,A1類世園會再次到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升級。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與自然和諧相處。

  綠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是我國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對現代化的追求,都伴隨著對自然的過度索取,並因此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如今,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唯有此,才能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全國各地、各行業都在努力探索適合自身的綠色發展之路。隻有從源頭上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才能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好轉。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逐步構建起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很多城市換了新顏,很多企業擺脫了“傻大黑粗”的形象,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發展理念轉變的同時,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推廣。拒絕奢侈浪費,提倡簡約適度,推廣垃圾分類和廢舊物品回收,堅持綠色出行……綠色生活正在成為時尚。這些改變的背后,正是公眾生態環境意識的提高。此次世園會的舉辦,讓更多的綠色低碳技術和創意得到傳播,讓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得到更多認可,在更多人心中播下親近自然、敬畏自然的種子。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關乎民生福祉的美麗約定。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良好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人們幸福生活的迫切需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堅持科學治理,統籌謀劃,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多干保護自然、修復生態的實事,多做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好事。同時,既要有隻爭朝夕的精神,也要有持之以恆的堅守共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劉秀鳳)

(責編:朱傳戈、王靜)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