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對症下藥治“長江病”

陳大慶
2019年06月25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長江水系支流眾多、湖泊密布,充足的水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長江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河流之一。然而,多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長江流域水生生物棲息生境面積大幅萎縮、空間格局破碎,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量和生物多樣性顯著降低。長江水生生物鏈中各個物種資源正面臨著全面衰退,未來發展趨勢令人擔憂。

  要治“長江病”,就必須找出症結所在,對症下藥。長江水生生物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攔河筑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採石、外來物種入侵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下,現階段開展的保護修復工作主要包括:

  做好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與評估。2017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項目“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為長江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決策提供支撐。

  加強魚類多樣性保護和棲息地修復。長江流域魚類多樣性保護分為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兩種,目前,魚類自然保護區初步形成自然保護區網絡,保護區總面積約佔長江流域面積的20%,包括白鱀豚、中華鱘和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等。同時,長江流域分批建設了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區279個(截止到2017年底)。保護區建設將生物群落及其依賴的適宜生境作為一個整體在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給予保護,實踐証明十分有效,是今后應重點採取的保護措施之一。魚類棲息地修復工程包括:灌江納苗、人工魚巢、人工漂浮濕地、生態丁壩、大壩分層取水、魚道建設等,為魚類的產卵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適宜的流水條件、豐富的餌料資源,促進親魚產卵行為、洄游行為,確保魚類能完成整個生活史。

  科學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為緩解四大家魚資源下降,在農業農村部組織下,2010至2019年連續十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承擔四大家魚原種親本活動,累計人工放流四大家魚原種親本2萬多組。2018年放流親本對長江中游四大家魚卵苗發生量貢獻率達11.4%。四大家魚資源量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優化完善生態調度。自2011年至今,三峽工程已經開展了多次針對四大家魚自然繁殖的試驗性生態調度工作,對四大家魚資源恢復產生了積極效果。

  加強對人類活動管控。人類活動管控主要包括禁漁期制度、漁民轉產轉業以及水環境污染事故的處理與補償等。長江禁漁期制度自2003年正式實施以來,初步緩解了長江漁業資源衰退趨勢。2016年起,又延長1個月禁漁時間,達到了4個月,使其能涵蓋長江流域大部分水生生物的主要產卵繁殖期。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長江禁捕,是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中央系列決策部署的重大決策,是推動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今后要堅持保護優先、退管並重,統籌推進漁民退捕轉產、漁民生計保障,確保到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現常年禁捕。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預計2020年,重要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關鍵生境修復取得實質性進展,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性增長,水域生態環境惡化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基本遏制。到2035年,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生生物棲息生境得到全面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顯著增長,水域生態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恢復。

  (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二級研究員)

(責編:孟哲、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