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垃圾怎麼分 網友智慧多

潘旭濤  雷杰如  楊  潔
2019年07月12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最近,垃圾分類持續“霸佔”網絡熱搜榜。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時代”,北京、南京等46個城市也在加速推進垃圾分類落地。

  在新浪微博上,“垃圾分類挑戰”這一話題已獲得超過11億的閱讀量。垃圾怎麼分?網友們通過Rap(說唱樂)歌曲、抖音視頻分享自己的智慧。

  “我們還是分了吧!”

  “還是分了吧!再不分,就要被罰錢了!”這是新華網一篇《我們還是分了吧!》的文章,幽默的語調讓網友們忍俊不禁。笑過之后,網友們還是想知道,垃圾到底怎麼分?

  “是干是濕,讓豬試吃,一吃便知。”在新浪微博上,“朱廣權用Rap教你垃圾分類”的話題閱讀量高達8000萬。在視頻中,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借用網友的段子,對干濕垃圾這樣分類:“豬可以吃的是廚余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而可回收垃圾可以賣了錢買豬。”

  網友“湯圓”留言說:“昨天到家第一天,就跟著Rap學習了一上午垃圾分類。”網友“喊不醒的耳朵”轉發並留言:“我准備認真學習並背誦全文。”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濕垃圾”4大種類,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款200元。

  一位上海老太的垃圾分類秘籍在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上火了起來:邊吃邊分,雞的大骨頭要放到干垃圾,雞的細骨頭要放到濕垃圾,不吃了的“豬尾巴”也拆分好再丟。網友“遼寧共青團”點贊稱,“氣質阿姨分類明明白白。”

  上海在全國垃圾分類推廣中邁出了第一步。據報道,來自住建部的消息,全國46個重點城市將推行垃圾分類。其中,北京、上海、太原、長春、杭州、寧波、廣州、宜春、銀川等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每個城市的垃圾分類方法都因地制宜,例如,北京將垃圾分為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於是,網媒想出各種辦法幫網友弄清各地分類標准。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推出了一系列垃圾分類自測題,劃分為“上海卷”“成都卷”“西安卷”等,還設置了單選題與多選題,並提出了極具生活化的問題。如,“老媽做了一碗羊肉泡饃,泡饃和湯都沒吃完,怎麼扔?”答完題目的一位網友評論說,“我剛及格。不過我會繼續關注的,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段子歡樂,法律卻很嚴肅。長遠看,垃圾分類會從新奇走向辛勤,從時尚轉向日常,關鍵在持之以恆。前端動起來了,后端也要跟上,這是治理與觀念的一次賽跑。讓分類成習慣,為發展減負。”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這樣評論。

  “能吃垃圾還能吐錢”

  垃圾分類熱了,輔助分類的各種黑科技也火了。

  北京日報官方微博介紹了北京朝陽區垃圾分類閉環中的一環:“互聯網+垃圾分類”積分模式。目前,朝陽區在雙井、潘家園等7個街道辦事處引入第三方企業,通過“分一分”App探索小區垃圾分類全新產業模式,採取前端分類、巡回指導、積分獎勵、有償兌換等方式,引導居民分類投放。

  上海電機學院的大學生設計了像快遞櫃一樣的環保回收箱“飛螞蟻環保回收”,投放在校園和一些景區。環保回收箱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生活垃圾返現,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查找附近的回收機並掃碼打開接收口。一隻塑料空瓶正確投放后可得0.04元“環保金”。

  網友“幻覺彩雲”評論說:“環保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垃圾分類可以讓閑置的東西有效利用,希望你們把好事做得更好,加油!”

  網友“笑嘻嘻”評論說:“這個神奇的箱子不僅能吃垃圾還能吐錢,垃圾分類真是大好事啊!”

  各類App也參與到了垃圾分類中。住在上海寶山區高境鎮殷高路21弄小區的朱慧玲向網友展示了一個微信小程序“垃圾分類小助理”。這個小程序能查詢常見垃圾的種類,如輸入“面膜”顯示是干垃圾﹔輸入“奶茶”,顯示“珍珠是濕垃圾,奶茶杯和塑料蓋都是干垃圾”。

  手機淘寶上線AI智能識別垃圾功能,隻要點擊屏幕識別,便可通過AI智能識圖功能,識別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等。搜狗輸入法開發了垃圾分類功能,在輸入框內輸入“垃圾分類”或者直接輸入“×××是什麼垃圾”就可以查詢到結果。

  科技還在監管中大顯身手。中國科技網一篇名為《垃圾分類從監管到處理,高科技一路“護送”》的文章寫道:上海市閔行區普樂路425弄普樂二村小區對垃圾箱房進行了改造。新改造的智能垃圾投放口隻有在指定的投放時間,拿著指定的智能卡刷一下,才會打開。每張智能卡都“綁定”了一戶居民,在刷卡投放垃圾時,居民的信息會傳輸到居委會的后台,是誰扔的,一目了然。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

  網友普遍認為,垃圾分類需要生活習慣的逐漸養成。

  新京報“我們視頻”官方微博記錄了上海一小區垃圾分類處的生活場景:早晨和傍晚許多居民扔垃圾時聚在一起討論玉米棒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龍蝦殼該如何分類。垃圾分類志願者也在一旁指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我們視頻”微博評論說:“垃圾分類成上海新社交。”網友“小蝸牛兮兮”留言說:“感覺挺有意思的,能增進鄰裡感情。”

  垃圾分類是新社交更是新時尚。截止目前,“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話題在新浪微博已獲6.3億閱讀量。

  科普創作者“VU百科”在抖音上發布了一首原創歌曲《上海灘》。這首歌配上垃圾分類口訣,目前已獲得近50萬點贊,1.7萬條留言。網友“已重置”留言說:“我每次去扔垃圾的時候都會聽這首歌。”

  垃圾分類迅速觸發新的消費需求。在電商平台上,各種款式的分類垃圾桶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買分類垃圾桶的上海人多了起來。某網購平台數據顯示,6月最后一周垃圾桶銷量,同比去年上漲五成。

  垃圾分類還催生了新的職業——“代收垃圾網約工”。央視財經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介紹說,“代收垃圾網約工”顧名思義,客戶線上預約,收廢品小哥上門回收。隻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達到1萬元以上。文章指出,“代收垃圾網約工”的橫空出世,對於推進“垃圾分類”顯然是一件好事。新的社會規則,催生新的社會需求,而新的社會需求,孵化了新的商業形態。“代收垃圾網約服務”的供需兩旺,也代表著垃圾分類的前景會更好。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實則是民生大事。垃圾分類帶給人們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

  央視新聞客戶端發布文章《垃圾強制分類第一周 分類垃圾桶和垃圾袋銷量大增》稱:原來吃完直接扔掉的習慣已經成為歷史,餐具如今要單獨處理。

  某訂餐平台的數據顯示,7月1日到7月4日,“無需餐具”訂單量環比6月同期,增長了149%。7月起,在上海地區,某訂餐平台上“餐具數量”一項成為了必選,選“無需餐具”的訂單量比之前大幅增長。

  在一篇網上報道中,上海居民毛女士說:現在喝不完的奶茶會先把珍珠、布丁、紅豆等倒在濕垃圾桶內,如果有時間,還會把杯子、吸管洗干淨,扔在可回收的垃圾桶裡。

  網友“自閉魚丸崽”留言稱辦公室同事也形成了同樣的習慣。網友“豬年小寶貝快來”感慨道:“對個人來說雖然麻煩了點,但對環保真的有幫助。”

(責編:孟哲、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