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張家口  “首都兩區”繪藍圖  綠色發展譜新篇

2019年10月14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擔負國家使命,承載城市夢想。張家口市以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與“生態環境支撐區”轉方式促發展,闖出一條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綠色發展新路。進入“首都兩區”時間的張家口,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立足區位優勢 密織立體交通網

  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總面積3.6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465萬,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全市劃分為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區域。境內桑干河、洋河、白河、黑河注入官廳水庫、密雲水庫,是北京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地。

  地處京、冀、晉、蒙四省份通衢之地的張家口,距北京180公裡,距天津港340公裡,歷史上曾是中俄、中蒙物資貿易的重要通道和物資集散地,素有“旱碼頭”美譽,是古商道張庫大道的起點。

  隨著交通的不斷發展,1909年,中國首條自行設計、自行主持修建的鐵路——京張鐵路建成運營。這條鐵路全長約200公裡,開啟了張家口鐵路運輸的歷史。1918年,始於張家口的我國第一條國有公路——張庫公路建成通車。

  如今的張家口,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大力推動公路、鐵路、航空的共同發展,構建起“五橫二縱一線”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

  2000年,宣大高速竣工通車結束了張家口無高速公路的歷史,隨后建起的京張、丹拉高速張家口段、張石、京化、張承、張涿高速,不斷豐富著張家口的交通網﹔京新高速三期膠泥灣至山西省界段、二秦高速,結束了康保縣不通高速的歷史﹔京禮高速直達北京六環,成為張家口與北京連接的第三條高速通道﹔太行高速公路張家口段,是張家口與北京連接的第四條高速通道,填補了張家口南部區域與首都北京高速公路連接的空白。

  在建的張家口南綜合客運樞紐和崇禮綜合樞紐,實現鐵路、公交、客運專線等運輸方式的無縫對接。另外,太子城高鐵站立體換乘樞紐,崇禮南客運樞紐等一批涉及冬奧會核心區域和通往冬奧會場館的道路項目正在加緊修建。G112、G239、S311等國省干線公路張家口市域內全部實現通車。旅游鐵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截至目前,張家口境內已建成7條鐵路、8條(段)高速公路、10條國道和21條省道,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1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993公裡,居全省前列。

  在鐵路建設方面,目前已建成並運營的鐵路包括張唐鐵路、京包線、豐沙線、大秦線、沙蔚線、張集線、宣龐線及企業鐵路專用線等。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冬奧會,讓張家口加速進入高鐵時代。2016年4月29日,京張高鐵正式動工。這條連接北京市和張家口市的城際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交通保障設施﹔是中國大陸第一條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速為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速鐵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小時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2019年底通車后,張家口將納入一小時環京生活圈。

  2013年6月16日,張家口機場通航,宣告了張家口現代立體交通網構建完成。目前已累計開通至石家庄、上海、深圳、沈陽等17個城市14條航線,按4C級標准擴建的飛行區和航站區項目正在實施。

  生態發展優先 打造首都后花園

  冀北大地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生態屏障。官廳水庫、密雲水庫的水量一半以上源於張家口。官廳水庫、密雲水庫是北京最主要的水源地,在保障首都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方面居於特殊的生態區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張家口持續開展“藍天、碧水、綠地、淨土”行動,重點做好“增、減、壓、轉”四篇文章。

  “增”就是造林增綠。堅持工程化、規模化、市場化、專業化造林,近年來以每年100萬畝以上的規模推進造林綠化,2018年完成造林綠化601萬畝,實現了“三年任務一年完成”。同時,啟動了13個草原公園和國家示范牧場、11個農業公園試點創建。今年計劃完成營造林183萬畝,全面提升綠化品質。

  “減”就是治污減排。實行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環境執法措施,重點企業全部實行自行監測和在線監控。2013年以來累計清理“散亂污”企業1723家,減排二氧化硫3.37萬噸、氮氧化物5.67萬噸、煙塵3.9萬噸,大氣質量長期保持京津冀地區良好水平。

  “壓”就是壓採地下水。全面啟動了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四年行動計劃,在壩上地區著力壓減水澆地,今年壩上地區退減灌溉面積20萬畝,壓採地下水0.24億立方米,力爭於2021年全面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根據河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監測數據,今年7月張家口壩上地區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較去年同期回升0.17米。

  “轉”就是促進轉型。綜合運用行政、環保、技術、能耗、安全等方式,促進鋼鐵、電力、礦山等高耗能、高排放低端產業轉型升級,近年來關停企業和生產線127個(條),退出礦山246處,今年還將退出88處。同時,充分利用“政府+電網+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加大清潔能源替代力度,完成電供暖改造565萬平方米、農村電代煤氣代煤改造17561戶,是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

  把握歷史機遇  經濟質量持續向好

  機遇的紅利正在釋放:冬奧會的籌辦加速了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首都兩區”建設加快推進,為筑牢生態屏障、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累計簽約北京項目260多個,已經完工和在建160多個、總投資1700多億元。

  在承接平台方面,張家口著力推進經開區、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懷來航空航天產業基地、上海張江產業園等23個重點發展平台和載體建設。出台《張家口市大力培育和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支持汽車、信息產業、可再生能源等12大產業集群,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構建了扎實的平台基礎。

  在教育方面,先后與北京朝陽區、海澱區等多地簽訂了教育合作戰略協議,積極開展教育合作190多項。10余所知名院校與張家口的院校簽署了多項校際合作協議,成立了京津冀建筑和農林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成立了多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借助京津教育資源,有效提高了張家口教育事業發展水平。

  在醫療方面,張家口有48家醫院與北京60家大醫院開展了62個合作項目,常年派駐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在張家口醫院開展常態化工作。張家口還在積極與北京各大醫院對接,謀劃在洋河新區共建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

  在科技方面,2018年吸納北京技術合同190項,成交金額11.74億元。先后引進人才團隊4個、科技創新英才35人,建成院士工作站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張家口充分發揮“京津冀科技資源共享合作平台”作用,涌現出中科張金、億華通等一批院企、校企協同創新的典型項目,有力地促進了科技的新躍升。

  構建綠色城鎮體系 宜居宜業成標配

  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圍繞綠色空間、綠色基礎設施、綠色建筑三個方面,張家口市綠色城鎮體系正在建立。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進生態修復和建設管控。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整治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提高林木覆蓋率。打造一批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小鎮。

  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前,在主城區重點實施了小白山改造、西外環山體修復等重點工程,優化了人居環境。結合城市生態修復項目、社會綠化及縣城綠化建設內容,2019年上半年累計完成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43.43萬平方米,種植各類樹木73.54萬株。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全覆蓋。

  推進城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處理設施和農村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理建設,建立科學化、密閉化、壓縮式的城鄉一體化作業服務體系,構建系統規范的垃圾收運市場化體系。

  目前,按照源頭控制、過程減排、系統治理的理念,張家口市正在開展平門大街、馮窯廠街等的道路建設,結合道路綠化,鋪筑透水路面,收集雨水澆灌樹木綠地。

  數據來源:張家口市委宣傳部

(責編:朱傳戈、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