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殘山剩水”為“綠色銀行”——

礦山修復要過幾道坎?

潘少軍

2019年12月10日14:54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別人從山裡刨錢,他往山裡扔錢,傻不傻?”“別人把老板做得有頭有臉,他把老板當得蓬頭垢面,圖個啥?”面對眾多親朋好友的苦苦相勸,老夏一直不為所動,16年來堅持修山不止,直到修出了綠水青山、修出了景觀公園、修出了實景舞台……這一切讓人驚嘆!

都說山東人實在,但老夏是“太實在”了。別人修復礦山隻修山體,用的是“巧勁兒”,而老夏用的卻是“笨辦法”,即用土塊返填礦坑,把挖掉的山體都補回去,因此工程極其浩大。據統計,16年來,老夏和工人們用於填坑、補山的土方量,相當於半個三峽大壩的土方量。

人們不禁要問,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夏是誰?“一個修山老農民,一個往礦坑裡倒土的‘傻子’,一個山東威海的當代‘愚公’。”不少人如此介紹。其實,老夏的真名叫夏春亭,今年63歲。他還有一個身份——華夏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愚公移山,改造中國》——毛主席寫的這篇寓言式文章,曾激勵過許多中國人。作為一名廢棄礦山修復者,此文老夏小時候就讀過很多遍,深受“愚公”那種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精神所感動。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位於威海龍山的華夏文旅集團生態修復項目—華夏城景區,當聽到夏春亭匯報修山的艱難歷程時,6次贊嘆“不容易”,並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你就是踐行者!”在景區內的礦坑修復現場,習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在腦子裡、落實在行動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

龍山之殤:破碎不堪、滿目瘡痍

龍山位於山東省威海市境內的裡口山脈西南部,被古代風水先生譽為當地的“山之龍頭”﹔裡口山脈則被群峰拱衛、草木蔥翠,連綿10余公裡,是威海城區的主要山體和生態屏障,生態地位極為重要。“過去龍山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村裡的小孩子經常上山下水,抓魚摸蝦掏鳥窩,玩得不亦樂乎﹔山上的樹木長得又高又密,白天在林子裡邊行走還有點嚇人呢!”小時候家住龍山腳下的老夏,腦海中有一種幸福的回憶。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由於城市建設大規模興起,建筑石材需求量激增,而當時龍山距離市區相對偏遠,便成為中心採礦區,涌入了26家採礦企業。在開採中,採石人員用鑽機在山體上打洞,然后在洞內安插雷管,當雷管爆炸后,石塊迅速從山體崩離,久而久之,山體變得破碎不堪、滿目瘡痍。到了上世紀末,在裡口山脈的70個採石場中,僅龍山就佔了44個,在方圓16平方公裡區域內,被毀山體達3767畝,佔整個城中山的72%。

“開山採石,炸掉的是威海生態,毀掉的是子孫家園”當地百姓非常焦慮。龍山區域整天炮聲轟鳴,運輸車輛晝夜不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甚至在雨季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石材開採產生的粉塵、噪聲等也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產生活,導致村民與採石場摩擦不斷升級,多次發生村民聚眾堵截運輸車輛的事件。

此情此景,老夏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默默下定了修復礦坑的決心。“我之所以要修山,說小了是對美好環境的本能追求,說大了是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老夏可謂是一名有情懷的踐行者。

修山之備:政府支持、資金投入不可或缺

其實,修山造林是老夏的副業,基建裝備才是他的真正主業。1985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膠東大地,當地個體私營經濟開始起步,夏春亭屬於“早起的鳥兒”。經過半年的市場考察,他拿出僅有的48元錢,在自家不足30平方米的小院內,與妻子辦起了水泥管廠。之后,由於水泥管行業受限較大,他於1994年轉型做工程機械,如今“華夏牌”塔機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建機行業的知名品牌,市場佔有率高達28%。

隨著主業的順利發展,有了一定的資金基礎,老夏修山的想法也被激活了。本世紀初,他曾多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給威海市委主要領導寫報告,建議關停龍山區域及城區內所有採石場,推進山體整體修復工程。他的建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時任市委書記最后給予批復:“這個建議很合大局意識,也很有遠見,建議有關部門從根本上拿出意見,盡快定下,盡快實施。不然,越往后代價越大。”自2003年開始,龍山生態修復的序幕就此拉開。

凡事知易行難。諸多的困難在修山伊始便蜂擁而至,首先是關掉幾十家採石礦坑便遇到重重阻撓。“採石場老板以為,我是為了把他們趕出去、好讓自己來開採,沒人相信修復山體的說法﹔另外,當時採石是合法的,關掉礦山卻是非法的,這就令人感到尷尬。”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老夏最終採用高價收購辦法,經過溝通、協商,大部分礦主都接受了。但也有些“釘子戶”死扛到底,甚至把炸藥包扔到老夏辦公桌上進行威脅:“斷人財路,你是不想活了吧?”但老夏不為所動,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清生態修復工作的重要意義,經過反復做工作,最終讓對方放棄了繼續採石的念頭。

修山之難:勞其筋骨、傷及性命

龍山區域總面積為6036畝,採石造成的破壞面積達3767畝,有的礦坑深度近190米,有的殘留斷面垂直高度達80—110米,修復難度極大。

老夏帶領數十位工程人員進行實地考察后,最后決定採取因地制宜、開發與利用相結合的辦法:一是採用回填法,修復受損山體。鑒於南北方氣候差異大,北方降水量少,難以採用挂網噴泥的措施,隻能選擇難度最大的拉土回填方式﹔二是修建隧道,改善交通。有的山體被雙面開採,破損嚴重,難以修復。經過多次論証后,老夏決定建設隧道,在隧道上方覆土綠化,恢復植被﹔三是攔堤筑壩,儲存水源。採用原始的黃泥筑壩工藝,修筑了大大小小共35個塘壩,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為植被灌溉提供了水源,還可作為消防儲備,可謂一舉多得。經過4、5年天然積水,如今35個塘壩均已蓄滿,下游還形成了海綿濕地,原來干涸的山溝和小河現在常年流水不斷。

但是修山的風險不小。期間,老夏曾被泥石流淹沒雙腳,被炸藥掀飛的石子覆頂,痔瘡發作幾乎丟掉性命,可謂“勞其筋骨,傷及性命”。

據統計,修山期間共動用了130多輛工程車,運送土方5692.67萬立方(接近三峽工程土方挖填量的一半),修復礦坑44個,建造大小水庫35個,取平一座綿延800多米約1530萬立方的山嶺,栽樹1127萬株。修山的投入也是巨大的,累計共投資44.3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3億元。

“破壞環境容易,修復環境太難,期間甚至有過放棄的念頭。”老夏感慨地說,也沒想到修山的投入這麼大,除了把主業賺到的錢全部投進去外,還欠了一屁股外債,可能要用幾十年來還清。但看到青山滿樹、綠水長流的宜人景色,老夏的內心又得到了極大安慰。

修山之益: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修山難,維護更難。如何守住來之不易的綠水青山?

隻有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才能長久地保住綠水青山,老夏的生態觀也在與時俱進。

龍山在開山採石以前就有很多村民到山上玩,為何不做一個風景區,讓大家來休閑游玩?於是,老夏決定依山勢建設旅游景區。他再次帶領技術設計人員對修復的山體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將生態恢復與旅游開發、富民興業相結合,建成了集展示中華傳統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膠東民俗文化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文化旅游景區—華夏城景區。

2010年,景區正式開放。其中有全面展示堯舜禹時期歷史文化的禹王宮,有供游客參觀體驗的威海人民防空防災教育館,有集中展示膠東民俗特色的夏園,有中國跨度最大的華夏第一牌樓……景區內景點各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是最具特色的國內首個360度旋轉行走式的室外演藝秀—《神游傳奇》,集中展現了華夏五千年厚重的文明傳承與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民族精神,被稱為“會跑的實景演藝”,開創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實景演藝先河。2017年,該景區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2019年,獲得有全球主題公園“奧斯卡獎”美譽的TEA大獎,成為中國惟一獲此殊榮的景區,走上了與迪斯尼、環球影城等同台競技的世界舞台。

據統計,自開業以來,華夏城景區共接待游客1000余萬人次,僅2018年就接待游客23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優良的生態環境,促進了周邊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近5年來,拉動周邊13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長14.8%,帶動千余人就業。同時,華夏集團通過土地置換形式,對周邊5個村實施了舊村改造,讓1200余戶村民都住進了樓房,並為他們買了養老保險,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村集體也改制成為股份經濟合作社,年年為村民分紅。

(責編:孟哲、杜燕飛)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