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霧聚嶺上

疏澤民
2020年05月21日08: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山區的霧景象萬千,有的鋪於山谷,有的系於山腰,還有的聚在嶺上。在安徽桐城西部,就有一座因霧常聚於嶺上而命名的大山——霧聚嶺。

  沿著S337省道,出桐城市區一路西行,翻過一道道山梁,我們來到大塘村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望獅嶺中心村庄。駐蔣潭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齊汪林當向導,帶我們沿著一條新修的水泥路,走向霧聚嶺。路很好,寬約4米,蜿蜒曲折,從山腳往山上延伸。齊汪林介紹,這是專為甲辰庵林場修建的扶貧路,極大方便了茶農和茶葉機械進山。

  越過甲辰庵水庫,爬上一座小山包,來到集體林場中的茶園。站在這裡仰望眼前的霧聚嶺,隻見大片灰白的岩石,高約數百米,如刀削斧斫,將大山的骨骼掀開給我們看,將山的堅韌展露給我們看,我的心裡,蓬勃著一股剛毅之氣,如春草般滋長。

  小雨初歇,暗雲低垂,一直垂到霧聚嶺,將山頂摟進懷裡。齊汪林說,這裡屬大別山東南麓余脈,海拔高,山頂終年多霧,景象萬千,山名由此而來。霧聚嶺是唐灣知名的旅游景點,一些戶外運動愛好者會攀岩而上,直到山頂。遇到晴好的日子,站在高高的山脊,北望桐城舒城交界山嶺上呼呼作響的風力發電大風車,南望蒼茫的群山和群山外廣袤的平疇,“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油然而生。此刻,霧聚於嶺上,岩石成為一幅壁畫。霧為畫筆,徐徐揮毫,壁畫也隨之飄逸鮮活起來。

  霧聚嶺北麓的200多畝集體茶園,常年有霧滋潤,山間有野生蘭草,加上土壤富含硒等多種微量元素,茶質好,生產的有機茶供不應求。齊汪林說,蔣潭村做大做強茶葉經濟,利用村集體茶場和扶貧驛站,吸納貧困戶務工就業,帶動全村茶葉收入600余萬元,早已將貧困村的帽子甩得遠遠的。2019年,蔣潭村被評為安徽省產業扶貧十大示范村。

  霧聚嶺是蔣潭村的綠色旅游景點,但不是唯一。蔣潭村部所在的中心村庄裡,扶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白牆紅瓦,一派祥和﹔蛛網似的水泥路縱橫交錯,密集的路燈沿路林立,翠萍家庭農場流轉的高山有機稻田園規劃有序﹔利用扶貧項目資金修整的河道,水清岸綠﹔許大屋組已脫貧戶許世福家種植的桔梗,花藍葉綠,涌動著勃勃生機……齊汪林說,摘掉貧困帽子的蔣潭村,通過茶葉產業鞏固脫貧成果,通過綠色旅游和紅色教育,帶動村民就業創富。

  從甲辰庵集體茶園下來,我們來到蔣潭村的紅色教育基地。

  基地與大塘村望獅嶺中心村庄相鄰,新修建的旅游停車場前有一排整修過的古建筑,青磚黛瓦的平房,牆上有一塊“桐懷潛地區第一次黨代會(望獅嶺會議)舊址”銅牌。1940年2月下旬,中共桐懷潛中心縣委在桐西蔣鐵鄉望獅嶺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成為中共領導桐城地區抗日斗爭的歷史轉折點。

  從望獅嶺會議舊址南行數百米,是大獨山烈士陵園,這是為紀念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在此狙擊敵軍壯烈犧牲的戰士而建,雄偉的烈士紀念碑聳入雲天。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長英。站在烈士陵園廣場,仰望霧聚嶺襯托著的烈士紀念碑,不由浮想聯翩。

  霧聚嶺,望獅嶺,革命烈士洒過鮮血的地方,沐浴著新時代陽光,砥礪奮進,已展現出全新模樣。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