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開啟新征程 專家:生態環境保護劃定“底線”

趙春曉

2020年05月26日08:21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其中,針對生態環境方面,《意見》提出了多項相關措施,包括“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增強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能力”等內容。

遼寧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劉佳奇表示,此次《意見》的發布,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升級版”。有利於鞏固西部大開發已經取得的成績,並開啟西部大開發的新格局、新征程。其中最大的亮點之一,莫過於《意見》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從生態環境方面劃定了“底線”、描繪了“底色”。

“師法自然”  統籌西部生命共同體可持續發展

記者注意到,《意見》將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為總體思路。

對此,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副教授原嫄表示,首先要厘清內部各項舉措間的關系。粗略來說,“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是以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為主題的大空間尺度戰略﹔“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是以治理和修復為主要任務的點狀具體工程﹔“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是落實到產業轉型和創新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

1978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開啟了我國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的序章。近40年來,我國啟動了包括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16項投資巨大、影響深遠的生態修復建設工程,中國總體“增綠”,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向好,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呈現“雙減輕”。

記者在《意見》也中看到,對於如何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意見》專門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系建設。

對此,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專家盧琦表示,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仍然十分必要,要面向2030、對接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國家需求。謀劃和實施新時代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應注重“師法自然”,嚴格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適水適綠,宜荒則荒,踐行“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方針。

同時,盧琦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與西部有關的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根據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科學規劃西部的國土空間布局、協調多項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如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天保工程,提高治理效率,統籌西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可持續發展。

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走可持續、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在《意見》“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的具體舉措中,非常明確地提出治理區域和治理重點,並對大氣和土壤等緊迫任務有清晰部署。

對此,盧琦表示,實施重點區域綜合治理,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按照地域、區域、流域等不同生物-地理單元,實施整體管控、系統治理、全域提質增效。針對三江源、祁連山、京津風沙源區、西南岩溶區不同區域和資源特點,採取保護、治理、利用等不同措施,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根據中國西部不同區域水土資源承載能力,採用適應當地水土資源條件的荒漠化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策略。

劉佳奇表示,《意見》用較大篇幅部署了西部地區節水節能、小水電改造、入河排污口管理、城鄉污水處理等工作。不僅明確提出了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任務,還從產業融合、科技體制改革、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才政策等方面,為綠色技術的創新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充分的政策保障。

《意見》從實際出發,結合西部地區既有產業結構和布局、資源稟賦等因素,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探索低碳轉型路徑。

對此,原嫄表示,生態優先是基礎,綠色發展是目標。綠色發展是開發與保護的辯証與融合,也是新時代我國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部地區需要發揮其生態優勢,不僅做好治理和保護的工作,更要在保護中開發,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在產業升級與轉型中發展低碳經濟,摸索出適合區域自身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路子。同時,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基本公共設施的改造與優化,為綠色發展的推進提供支撐和保障。

政府、市場、群眾三方協同發力 系統高效應對防災減災

記者發現,《意見》中對“增強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能力”問題專門做出部署。這既是落實“補短板、強弱項”總體要求的重要表現,更是保障生態安全的必要舉措。

對此,劉佳奇表示,由於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加之目前還存在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相對滯后、房屋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應急救援機制不健全、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等不足。上述主客觀因素疊加,導致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成為新時代繼續做好西部大開發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之一。

原嫄也提到,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的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總體來看,是要求政府、市場、群眾三方均大力提升參與度的指導意見。政府需做好政策支撐和引導工作,市場需引入人力、物力、財力和技術,群眾需加強宣傳教育,通過三方的協同發力,系統地、高效地提升西部地區在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能力。

《意見》中這一部分內容高度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將增強人民群眾獲得干、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的理念。西部地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的重點區域,目前已經進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性階段。因此,增強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能力對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的支撐性作用。

 

(責編:趙春曉、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