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麻辣財經:建設美麗鄉村,不能走“大拆大建”的路子

李麗輝
2020年06月30日08:29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小字號

ae96e52ad3238aee80163900bd2bd5e9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山東省的領導們假日無休,開了一個重要的會議。

6月27日上午,山東省召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視頻會議,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並講話。劉家義強調,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社會治理、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在現有基礎上,全面檢視,堅持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統籌謀劃、綜合施策、精准發展,穩妥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劉家義要求,要在全省范圍對優化村庄布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工作開展“回頭看”。各市、縣要迅速行動起來,對本轄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摸底,對存在的問題即知即改、邊查邊改,確保按期整改到位。

各市縣迅速行動起來開展“回頭看”,那看什麼、查什麼、改什麼?當然是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已經拆遷尚未搬入新居的,要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設進度,讓群眾早日入住。

二是對正在實施的,要深入聽取群眾意見,把政策講清楚,取得一致共識。

三是對正在實施但群眾意見較大的、正在研究准備實施的、以及已經研究尚未實施的,先一律暫停,進行重新甄別。

劉家義強調,優化村庄布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一項民心工程,要把好事辦好,決不能把民心工程搞成“民怨工程”。對強行拆遷、損害群眾利益的,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近期,山東“合村並居”引發社會關注和爭議,省委書記的講話算是正面回應。

“合村並居”,主要是拆除原有村庄的村居,選址規劃建設樓房式社區。山東省代省長李干杰日前在調研中指出,農村社區建設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搬不搬、建不建,群眾說了算,不能強迫命令,不能增加群眾負擔。

建設農村社區容易,拆遷搬新居也不難,但那些原有的村落一旦拆掉,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這項工作要慎之又慎,對於群眾意見較大的項目和准備實施項目先一律暫停,進行重新甄別非常有必要。

建設美麗鄉村的目的,就是要為鄉親們造福

美麗鄉村建設,發端於浙江。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部署實施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拉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就是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這一工程使浙江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得到了極大改善,農村整體面貌發生明顯變化,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

麻辣姐的一位同事,曾多次報道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經驗。特別是對是寧海縣桑洲鎮南嶺村的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寧海,是浙江的一個山區縣。而寧海縣桑洲鎮南嶺村,就躲在層層疊疊的大山褶皺裡。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南嶺被確定為示范村。

南嶺村村子不大,300來戶人家東一戶西一戶,倚山就嶺逶迤在莽莽蒼蒼的林海裡。 由於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村裡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2002年統計,全村常住人口已不足百人,其中95%是老弱婦幼。南嶺淪為不折不扣的“空心村”。

南嶺人抓住納入“示范村”這一難得機遇,讓村容村貌來了個脫胎換骨:拆除危舊房3000平方米,硬化道路3000平方米,建設排水設施1000余米,村庄及庭院綠化2500平方米,拆除露天糞坑220座,新建公廁6座。

曾經的南嶺村街巷泥濘不堪,動物糞便隨處可見,讓人踩不下腳﹔經過整治房舍村巷煥然一新,農家院裡姹紫嫣紅。

村庄整治,隻有以業為基,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村民們在一塊塊梯田上撒播了油菜籽,春陽下明晃晃的油菜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紛至沓來。村民們趁機辦起了“油菜花節”,一家家掙得盆滿缽滿。

再接再厲,南嶺人根據四時節令的變化,辦起了“荷花節”“桂花節”“梅花節”……“寧台古道依山斜,啼鳥聲聲霧似紗。橫路老藤花爛縵,瀑飛峽谷水嘩嘩。級級梯田疊疊花,流金溢彩染彩霞……”南嶺人將這樣的美景,再度呈現在世人眼前。

以花為媒,南嶺村把旅游產業鏈往長裡抻,建成了南山文化廣場、谷神廣場、彩色水稻景觀、觀景平台、8公裡游步道等一批項目,景區的吸引力不斷提高,游客數量年年增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南嶺的朵朵鮮花、片片好茶飄進農民荷包,變成了真金白銀!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激活了沉睡的山村。隨著村庄越變越美,原先在外打工的村民紛紛回歸。2018年,全村常住人口已達200多人,增加了近一倍。

淳安縣楓樹嶺鎮的下姜村,也是躲在大山褶皺裡的一個偏僻山村。這些年來,下姜村生態環境大大改善,山清水秀、翠竹掩映、街道整潔﹔綠色農業、觀光旅游、民宿產業不斷發展,實現了精准脫貧,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浙江,這樣的美麗鄉村比比皆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目的,就是要給鄉親們造福,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村庄環境,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搬不搬、建不建群眾說了算

從2003年浙江率先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到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整整過去了10年。可見建設美麗鄉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久久為功,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抓。

從浙江的經驗看,建設美麗鄉村要“以人為本、以美為形、以業為基”,核心是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村庄環境整治的重點,包括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河道淨化、環境綠化、廁所改造等。

村裡的街巷安上路燈,水泥路、柏油路通到家門口,村旁的小河清澈流淌,花草樹木郁郁蔥蔥……這樣的美麗鄉村,看著養眼住著舒心,連城裡人都羨慕,農民喜歡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會反對?

在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大拆大建,浙江的這條經驗特別重要!前面提到的南嶺村就是一個不足百人、95%是老弱婦幼的“空心村”,但這個偏僻山村並沒有被撤並,而是真正做到了美麗宜居、經濟發展,農民從中受益。

但是,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小村庄、“空心村”不符合集約理念,應當進行搬遷撤並﹔村民居住分散,一家一戶獨門獨院,鋪設下水道、安裝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成本高不經濟,也不符合集約理念,所以要拆平房建樓房﹔建兩三層小樓還不夠集約,應當建7層甚至11層的小高層樓房。

不知一些地方政府是否算過賬,按照這樣的集約化設想,需要多少村子搬遷?需要拆多少房子,需要建多少高樓?如果一個縣的1/3村庄都要撤並搬遷,這算不算大拆大建?按照這樣的思路,土地和生活設施確實更經濟更集約,但農民的獲得感如何?

設身處地替農民想想,拆掉老宅、離開熟悉的村庄,搬進另外一個村子的樓房,這是多麼大的生活改變!比如,六七層的樓房沒有電梯,居住在高層老人爬不動樓梯咋辦?沒有了院子生活空間變小,農機具放哪裡、打下的糧食放哪裡?

還有,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老人成了種地的“主力軍”。原來地就在家門口,老人們種地還方便。現在搬離了村子,每天要走好遠的路回村裡去種地怎麼吃得消?

搬遷帶來這麼多的難題,如果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農民就可能更傾向原地不動,不願意搬遷上樓。這個時候,地方政府就不能強迫命令,不能增加群眾負擔,搬不搬、建不建群眾說了算。

民心工程,就是老百姓打心眼裡贊成,並積極參與從中受益。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指標,不是平地起高樓,更不是大拆大建。集約化不能損害鄉村的美麗,哪些村庄需要聚集發展,哪些適合舊村改造,哪些屬於古村保護,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尊重農民的意願,真正讓農民生活改善得到更多實惠。

(責編:丁亦鑫、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