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復蘇將成為疫后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20年09月18日15:13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17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綠色‘一帶一路’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專題政策研究會在北京順利召開。與會專家表示,在全球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國際社會的攜手努力更加凸顯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復蘇注入強勁動力,綠色復蘇將成為疫后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各國共享有韌性的、包容的、可持續的發展機制,為各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實現SDG15方面缺乏進展,且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通常會帶來包括生物多樣性風險在內的一系列與可持續性相關的風險,將生態環境風險管理納入“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對於推動綠色“一帶一路”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多邊金融機構通過實施生物多樣性影響評估防范風險,注重與國際或國家承諾對標,其遵循的“緩解措施層級”(mitigation hierarchy)和中國的生態保護紅線政策相似度最高。專家介紹道,“緩解措施層級”是指通過“避免”“緩解”“修復”和“補償”四個步驟來降低生態影響。中國和國際社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可形成合力,成為在綠色“一帶一路”框架下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研究提出的綠色“一帶一路”路線圖從戰略層面對接了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共建國家發展目標。從項目層面來看,需要建立以科學為基礎的項目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明確項目環境與社會風險評估方法,並支持金融機構將生態環境影響因素重點納入項目評級體系和風險評級體系,通過綠色金融引導綠色投資。

在上述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路線圖的框架下,針對可持續發展目標15(SDG15)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在本次研究會上,專家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與SDG15及《生物多樣性公約》進行對接的政策建議。

一是聚焦環境影響,建議完善“一帶一路”項目分級分類管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目標15及《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對接,依托“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正在開展的《“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研究,推動制定“一帶一路”項目分級分類指南,關注項目在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氣候變化方面可能帶來的影響,明確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為共建國家提供綠色解決方案。

二是完善政策工具,建議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對接“一帶一路”與SDG15的關鍵性工具。支持共建國家以生態紅線為抓手,研究制訂適合本國國情的類似生態紅線的土地利用戰略規劃。

三是採用較高環境標准,建議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一帶一路”項目環境影響評估的重要部分。項目需符合所在國的生物多樣性標准、中國和項目所在國均為締約方的國際公約,以及國家開發銀行制定的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原則。

四是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建議對環境影響評估確定為存在重大生物多樣性風險的項目依照緩解措施層級採取措施。依據評估風險等級,按照“避免”“緩解”“修復”“補償”四個類別對項目進行分類管理。

五是加強協同機制,建議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與融資框架,用於落實和監督“一帶一路”倡議與SDG15的對接。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效銜接,發揮與SDG13氣候行動的協同作用,建議逐步減少在煤電等高碳行業的投入,研究制定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指南,加強綠色環保低碳及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推動綠色經濟復蘇。

記者了解到,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綠色“一帶一路”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專題政策研究項目由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兼副主任周國梅、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擔任中方組長,由美國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主任凱文擔任外方組長。來自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美國波士頓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外交學院等國內外研究機構的核心專家共同完成研究工作。

(責編:余璐、李昉)

環保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