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綠色答卷”系列報道之二)

羅 蘭 馬 放
2021年06月08日05: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秭歸港,三峽水庫水位下降后的消落帶清晰可見。
  鄭家裕攝(人民圖片)

  江蘇省揚州市,人們在清理長江儀征段江面上漂浮的垃圾。
  孟德龍攝(人民視覺)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雷甸鎮雷甸村的河長,正在清理河面漂浮物。
  姚海翔攝(人民圖片)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城近郊的響水河流域,經過多年生態整治,從曾經泛著黑水的臭河溝“變身”為濕地公園。
  潘 帥攝(人民圖片)

  水是生命之源。優美清澈的河流湖泊、干淨健康的飲用水質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重要期盼。

  如今,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無論滾滾江河、浩渺湖泊,還是涓涓流水、潺潺小溪,都納入到“碧水保衛戰”戰略中。

  近些年來,碧水保衛戰通過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飲用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行動,使中國的水環境持續改善,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人間仙境正一步步成為現實。“十四五”期間,中國將更加注重水生態保護修復,最終繪就“人水和諧”的畫卷。

  

  濕地有“量”

  飲用水安全事關民生,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法在多個方面對飲用水安全作了規定,國家一直對飲用水採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和最嚴密的監管。但一些地方飲用水水源因受周邊不良環境影響,水源地安全受到較大威脅。因此,保護好水源地,成為中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重要戰役。

  青海三江源,18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也是重要的水源地,維系著全球1/3人口的水生態安全。

  年近40歲的噶甲爾·吐旦旦巴從小生長在草原,上游的沱沱河流過他的家鄉。“懂事的時候,我看到的草原就是清澈的湖水、綠綠的草地,所有的湖面都像一面鏡子一樣,藍天和大山耀映在上面,夜晚的星空也是映射在湖泊上面,非常美麗。交通便利以后,人們的需求多了,環境變化很大。”吐旦旦巴從記事起,家鄉的環境開始變化:無序的放牧、採礦、盜獵,破壞了生態鏈。珍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銳減,草地退化沙化明顯。

  之后,政府持續多年採取退牧還草、以草定畜、控制礦產開發等舉措,讓這片高原之地美景重現。2003年,吐旦旦巴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全職做起生態保護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青海濕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目前,青海濕地面積持續增加至814.36萬公頃,居全國第一。青海湖水位逐年上升,湖泊面積穩步增加,青海湖保護區的濕地面積總體呈增加態勢。

  在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湖南省沅江市林業局工作人員手指遠處說:“那邊原來都是歐美黑楊,現在已經全部退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裡,大量種植了用於造紙的歐美黑楊。這種樹肆意掠取土壤裡的水分和養分,加速了濕地旱化。現在,數萬畝黑楊已被清理。從“種楊樹”到“砍楊樹”,當地人在環保和利益面前選擇了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系統。

  濕地是地球之肺,也是水源地的保護神。近年來,中國對濕地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用途管制﹔對濕地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全國濕地保護體系﹔加快推進濕地保護立法進程等,目前中國濕地保護率達50%以上,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河湖有“長”

  水生態環境治理千頭萬緒,但河湖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節點。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說,從空間角度來說,上下游、左右岸污染都將匯聚於河湖中﹔從因果角度來說,河湖是水污染排放和水生態破壞的直接承載者,基礎設施不足、超標排污、生態破壞等所有問題最終都體現於河湖上。

  2018年,中國全面推行河長制,每一條河流都有河長,每一個湖泊都有湖長。各級黨政一把手管理河流,民間河長發現河流污染隱患,直接向河長反映,迅速解決問題。

  廣東深圳,年近50歲的鄧志偉自從當上民間河長,走河巡河成了他最大愛好。“如果關注這條河流,你必須要知道這條河流一年四季每個月的水質有沒有變化,如果發現有偷排或者是有疑點,我們就去勘察。”

  鄧志偉還記得,剛來深圳時,這裡的河水還很清澈,可以抓蝦抓魚。但是,沒過幾年,河水變得污濁起來。其中,茅洲河是珠三角地區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河道周邊氣味難聞,工廠宿舍無人入住。2013年,茅洲河保衛戰打響,截污、清淤、活源、固堤,一場全面系統的綜合整治逐步取得成效。

  2015年,國務院頒布“水十條”,治水成為國家重要民生工程,像許多城市一樣,深圳繼續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到2018年,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在水污染治理上,不僅政府和民間在行動,企業也是重要一員:全埋式水廠——六廣門再生水廠每日把收集而來的污水進行處理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后,再流入貴陽市的“母親河”——南明河﹔長江上的宜昌河段,每年有6萬艘次船舶在這裡待閘或轉運,一套專業研發的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系統,可以完成船舶污染物交接、轉運、處置全過程。

  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全國河湖污染情況正在發生轉變。據統計,2021年2月,監測的184個重點湖(庫)中,劣Ⅴ類水質湖庫個數佔比3.3%,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

  流域有“治”

  新時代中國的治水理念已不僅局限於水道灘涂,而是越來越用系統思維的智慧,將治理思路擴展到整個流域水生態圈。

  雲南大理洱海邊,研究人員每周都要到洱海採樣兩次,每次都是清晨八點半出發,以保証每個監測點的時間盡可能一致。他們的工作只是洱海綜合治理過程中的一環。

  環湖截污、濕地修復、治理過度開發。2015年,治理洱海的思路逐漸打開,從一湖之治開始向流域之治轉變。當地開展暫停餐飲客棧、環湖生態搬遷等行動,將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從252平方公裡的湖區,擴大到2565平方公裡的整個徑流區。

  2018年,《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要求全流域協同行動,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2019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全面禁漁。如今,長江經濟帶水生態破壞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生態環境部最新發布顯示,目前我國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質穩定。其中,長江干流歷史性實現全Ⅱ類及以上水質﹔珠江流域水質由良好改善為優﹔黃河、鬆花江和淮河流域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

(責編:袁勃、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