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退休三十年,王延明在茫茫戈壁种出一片花果园

白碱滩上“调色人”(在新疆大地上)

本报记者  李昌禹  李亚楠
2015年08月31日04: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84岁的王延明仍坚持每天在园子里干活。
  本报记者 李亚楠摄

  看人民映像
  品百味人生

  夏末,走进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满眼苍翠,绿树成荫,与厂区外的茫茫戈壁恍若两个世界。

  “你们要是早来一个月,可以吃这儿的李子;晚来一个月,又可以吃苹果了。”树荫下,84岁的王延明老人笑着招呼。

  这片林子占地85700平方米,位于厂区西北郊,当地人称为“延明园”。退休30年,一点一点,王延明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调”出绿意盎然。

  60年前,23岁的王延明满怀激情,随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水文勘探队来到新疆独山子找石油,“从北京到独山子,越往西走越荒凉,到处都是黄沙。”又过了几年,王延明来到克拉玛依。抬眼望去,白茫茫一片,远看以为是雪,走近后一尝,竟是碱!大家给这个地方取名“白碱滩”,还编了段顺口溜:“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

  上世纪70年代,王延明被调到位于白碱滩的采油二厂当厂长。他发现,与其他采油厂相比,二厂总是留不住人,每年调出去的高达三四百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太荒凉,出门就是戈壁,平均一星期要刮3场八九级以上的大风。

  那时王延明开始有意识地在厂区植树。

  1985年,因劳累性心脏病,王延明主动要求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在退休大会上,他向全厂职工承诺:“这些年我只顾抓生产,没有为大家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对不起二厂的父老乡亲!从明天起我带头搞绿化,让二厂变成绿洲。”

  退下来没休息一天,王延明就找来10来个职工家属组成“绿化委员会”,在兜里揣上一瓶速效救心丸就下了地。

  白碱滩含碱大,水少。开始,树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每年都要补种。几年后,树把土壤的碱性压了下去,存活率渐渐提高。而戈壁滩降雨量极少,树种得越来越多,水就不够了。好在一次偶然机会,王延明发现附近电厂里有个净化水厂,不少净化完的水都白白排掉了。于是,那年冬天,他从厂里借来两部推土机,花了整个冬天才造出一个大水库,把排出的废水截到水库里,栽树再也不愁没水了。

  可是,在戈壁滩种树,水浇下去就往沙子里渗,耗水量太大,王延明琢磨通过铺管线减少耗水量。新管线太贵,这回,他又发现油田上有很多报废管线。他开着小拖车载着“绿委会”队员去戈壁滩捡管线。“从此以后,树种到哪儿,管线就拉到哪儿,一开闸门就是水,直接往树坑里浇水”,这段往事总让王延明很自豪。

  白碱滩没人种果树,王延明成了第一个探路者。

  他一口气种下一大片苹果树。三年后挂果时,一阵风下来,还没熟的苹果因为果蒂太长都被刮掉了。王延明决定改种李子树。第一年,他试着种了100棵,没想到第二年就丰收了。现在一年可以摘十几吨李子。

  在王延明的带动下,采油二厂的绿化覆盖率由不足1%提升到如今的35%,建起多个公园、水上乐园、动物园、植物园……整个厂区成了绿树成荫、楼亭相映的园林式“小江南”。

  “说也奇怪,30年下来,种了上百亩树,我的心脏病不仅没犯,反而好了。”精神矍铄的王延明仍坚持每天到园子里干活。

  在王延明的影响下,克拉玛依市每年参加植树的人数接近20万,共产党员有先锋林,共青团员有青年林,军地有共建林,家庭有惜缘林,少年儿童有希望林……就是这些绿色树木,在王延明看来,“这是克拉玛依能留给子子孙孙的最宝贵财产”。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31日 12 版)
(责编:田原、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