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仅仅“有水喝”是不够的

赵贝佳
2016年04月18日08: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如今,很多人已不满足于“有水喝”,而要求“喝好水”。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是城市工作努力的方向。适应喝水需求升级,供给侧就要顺势而为

  自来水入户本是件好事,可末端水质不理想,好事成了难事。供水企业和居民都委屈。企业认为,自己花了很大力气保证出厂水质,各项检测都达标,怎么换不来一句满意的话?居民则觉得,水龙头里流出的水颜色都不正,我哪敢喝?出厂水质再好又有什么用?

  水厂的不解和居民的不满,实质上反映了供需脱节。

  需求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已不满足于“有水喝”,而要求“喝好水”。因此,不少城市居民特别是老旧小区的居民,为了喝上放心水,舍弃家里的自来水,选择打水、买水喝。

  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是城市工作努力的方向。适应喝水需求升级,供给侧就要顺势而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确保饮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

  激发市场活力是提升供给水平的一剂良药。有人担心,自来水是公益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强调市场作用,会不会矫枉过正?实践证明,这种担心往往是多余的。美国的供水企业多达15万家,充分竞争是美国的老旧住宅都能喝上直饮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城市也通过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为供水行业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提升了居民喝水的“幸福指数”。

  其实,像水这样的基础性公共产品固然要强调政策性兜底,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居民有水喝就算大功告成。面对群众日益升级的需求趋势,在保基本的同时提升供给水平,应该成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让群众“喝好水”,供水管理和服务供给的提升空间也很大。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具体到供水管理和服务,采访中,笔者发现,要补的短板还不少。

  “多龙治水协同不够”的管理短板要尽快补上。城市供水,为了方便管理,自来水集团、市政、住建部门、小区物业权限分明、各负其责。但实际工作中,多头管理最后往往成了互相推诿、无人管理。采访中,有居民反映小区水管维护没人管,电话咨询了一圈,结果被踢皮球踢得蒙了圈,最终都没闹明白这事到底归谁管。

  解决“权责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管理”问题,方法无外乎两个方向。其一, “涉水”管理和服务部门强化合作性管理,提升协同管理水平,各司其职,发现 “症结”,对症下药。其二,“产权内部化”。一些城市试点水务部门接管市政管网、小区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实现“建管合一”,有效提升了水质。

  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应尽快解决。面对市民对水质的质疑,供水部门的习惯反应是拿检测数据说话,但采访中发现,老百姓往往对此“不感冒”,他们宁可相信自己的感官。这种不信任跟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密切相关。未来,供水部门应多换位思考,在信息公开化、机制透明化、宣传科普化等方面加大力度,实现与市民更有效的沟通。


 

(责编:蒋琪、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