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陈吉宁:产业结构调整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2016年04月19日14:31 |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李楠桦)今天上午,由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在京召开,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表示大家都关心大气污染,打好大气战役有五个方面需要注意,产业结构调整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控源性手段,同时要运用环保等多种手段,禁止和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要有序退出过剩产能,这些任务完成后,将会对整个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一个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产业结构调整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控源性手段。今天的大气环境问题,说到底还是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造成的。我国的钢铁、水泥、电力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比重过大,粗钢、水泥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0%、60%左右,煤炭产量占世界总消耗量的50%。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使得很多重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所以今后几年要结合中央去产能的目标任务,要运用环保等多种手段,禁止和严格控制新增产能,要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要切实完成中央提出的去产能的任务。相信这些任务完成后,将会对整个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二,加强散煤和机动车治理。煤炭大量分散粗放式使用,是当前大气污染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冬季取暖季。中国现在煤炭消耗大概一年40亿吨,其中只有一半是用于发电,远低于世界65%的平均水平,一吨散煤直接排放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电厂燃煤排放的5到10倍。散煤治理短期方案主要是对供热锅炉采用优质煤源,对居民用煤采用洁净煤型和民用焦炭等清洁煤替代,中长期看主要是清洁能源替代,就是要用煤改气、煤改电以及清洁能源来替代散煤,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机动车在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在全国来看大概占30%。在北京和上海等特大城市以及东部人口密集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高达20%到25%,这是科学告诉我们的,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贡献还会大,甚至会达到50%以上。下个阶段要把黄标车和重型柴油车作为防控的重点,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今年全国要淘汰380万辆,要力争2017年底前全国基本淘汰黄标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新车的监管,特别是把重型柴油车作为重点,严肃查处一批典型的违法企业。

第三,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现在城市管理太粗放,工业扬尘、道路扬尘、企业粉尘十分突出,一些城市扬尘对PM10的贡献率甚至占了一半以上,烧垃圾、烧秸秆、露天烧烤屡禁不止,不少地区还有一些小而分散的企业。即使在北京,南部市区也有很多的工业大院,集聚上千家企业,治污设施落后、监管薄弱、污染突出。要切实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对分散源的控制。

第四,加强区域的联防联控。污染控制,一方面要每一个城市做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相互影响在增强,部分城市PM2.5受外来的影响大概占15%到30%。所以每个城市既是受影响者,也是影响别人的排污者,所以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联防联控,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会商。要实现不是个别城市的达标,要实现在区域尺度上,实现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达标,这样效益才更好。

第五,强化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去年对北京启动的三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公众提出一些质疑,这个确实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启动它依赖于预测,PM2.5的预测、重污染天气预测比气象天气难很多。首先气象天气准了,才有可能把重污染天气的预测做准了。现在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我们的预测能力,指导地方应对重污染天气,比如说过去如果预测在黄色和红色之间,一般按黄色执行,我们现在按高线,如果预测在黄色红色之间,就按红色执行。我们加大处罚力度,要切实保证应急区采取的这些措施能够落实到位。这是三大战役。

(责编:李楠桦、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