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天气走极端 预报求精准(生态论苑)

弈 文
2016年08月13日08:5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天气走极端 预报求精准(生态论苑)

  ■面对极端天气的增多、人们需求的增长,进一步科学精准预测预报,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才能筑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道防线,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在超强厄尔尼诺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我国气候十分异常,大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不时袭来。作为防汛抗洪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服务,天气预报备受关注。

  天气预报准不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坦率地表示,气象部门基本把握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今年我国汛期气候的影响以及汛期气候的总体趋势,对区域性强降雨过程也做出了较准确的短期预报,但预报的精准度和提前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从中期到长期时段的预报还存在偏差。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各级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准确率已经达到80%以上,和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基本相当。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作为一门预测科学,天气预报的偏差几乎是难以避免的。近年来天气预报出现偏差,与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老天爷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有关,一些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变性和难以预见性,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越来越难以把握。

  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给天气预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及时“抓住”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就需要计算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比目前更精细、分辨率更高,观测网络更加严密。预报员就像医生一样,需要积累丰富经验,才能应对疑难杂症。现在,很多极端天气几十年一遇,甚至上百年一遇,是预报员在工作过程当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缺乏“诊断经验”,就无法根据经验来修正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

  有人觉得天气预报“不准”、难以让人满意,这除了预报本身的精准度不够外,还与人们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越来越高有关。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升的时候,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也会提升,一场暴雨、大雾袭来,对于人们乘坐飞机高铁、开车出行、保护财产安全等,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提前收到准确的预报预警,人们自然会有所抱怨。

  随着科技进步、投入增加,预测预报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无论如何,天气预报的精准度,还要努力追赶上人们的期望值。

  面对极端天气的增多、人们需求的增长,进一步科学精准预测预报,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才能筑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道防线,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千方百计提高暴雨、台风、冰雹和对流性大风等极端天气的预报精准度和提前量,滚动订正预报预测,努力做到重大灾害天气不漏报,为政府防灾部署和公众避灾赢得更多时间。

  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趋势下,公众对天气预报预警的有关知识应当多一些关注和了解,注意了解所在地区容易发生哪些气象灾害,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常识。紧急时刻,这些常识很有可能派上大用场,帮助我们免受伤害和损失。同时,对预报难以避免的偏差,不妨多些理解和宽容。

(责编:董思睿、杨虞波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