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由黑转绿

——晋城散记

刘庆邦
2016年09月07日07: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山西的晋城我已先后去过四次。前三次都是参加晋城煤业集团公司的一些活动,去过凤凰山、古书院等全国闻名的大型煤矿。第四次应邀去晋城是2016年的7月12日至18日,在晋城市所属的阳城、高平、陵川、泽州等市县走了整整一周。如果说前三次是在“地下活动”的话,这一次是在地面行走;如果说前三次主要是在黑色世界里穿行,这一次则是在满目葱郁的绿色大地上览胜。综合起来看,我的晋城之行如同一个象征,它象征着这座古城正从挖煤转向挖文化,由黑色转向绿色,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人所共知,晋城既有着丰厚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这两种资源被人们称为两座金山,一座是乌金之山,一座是文化之山。这两座山是双峰对峙、互相排斥,还是关系密切、双峰捧月呢?这次在晋城看了诸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两座金山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直紧密团结,互相支持。也就是说,是乌金之山助长了文化之山,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是文化之山滋养了乌金之山,使乌金之光更加璀璨。

  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从坐落在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皇城相府说起。相府为清朝宰相陈廷敬的故居,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之家建筑群。它依山而建,次第高升,气势恢宏,特色独具。如此规模的建筑群是怎样形成的呢?陈家掘到的第一桶金是什么呢?在了解这个家族的发家史时我注意到,他们家掘到的第一桶金不是别的,正是乌金。陈家的祖先是从外地来的挖煤人,通过挖煤挣到了钱,积累了财富,才开始供后代读书。后代有了文化,做了官,民间资本就成了官僚资本,财富雪球越滚越大,房子就越盖越多。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起初的乌金垫底,陈氏家族就不会有后来的发达。建筑群既然落定在皇城村,又有康熙帝御赐匾额“午亭山村”高悬门楼,是不是就金汤永固,与煤炭没有任何干系了呢?不是的。当建筑群经历过民国、抗战、“文革”等战乱和动乱年代的摧残,已呈破败凋敝之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改革开放之后,皇城村的人发现有人对古建筑感兴趣,就想把房子修复一下,开展旅游业。可是,有的房子已经坍塌,成了残砖烂瓦,村民穷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有钱修复大面积的建筑群呢!这时他们又想到了地下埋藏的煤,只有向煤要钱。他们办起了煤矿,赚到了钱,才在附近建起别墅群,动员村民从古建筑里搬出。随后,他们对古建筑群进行了全面修复,旅游业才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皇城相府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皇城村的煤矿虽然仍在办,但旅游业的收入已超过了开矿的收入。皇城村村民的看法是,煤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挖完,而他们开创的文化旅游产业,却会越来越兴旺。

  皇城相府是这样,别的一些建筑群,如天官王府、砥洎城和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高平良户等,它们的建筑和传承都离不开煤炭的支持。不仅带有防御功能的居住性建筑群落如此,就连炎帝陵、开化寺、青莲寺等这些著名历史人文景观的落成和修缮,也都有煤炭和冶铁资本所做出的贡献。

  晋城诸多的人文景观与乌金之山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晋城很多的自然景观,是不是可以游离于乌金山峰之外,自成风景呢?当然,自然景观是自然的造化,“花自飘零水自流”,无须人们多操心。可是,一切景观都是人观,都是相对人类而言,自然景观如果一味“养在深闺人未识”,未被发现和开发,景观就构不成旅游观光资源,只能是闲置。而要把自然资源变成观光资源,就要通路,通电,通水,还要解决游客的住宿和餐饮问题。这些都需要大把花钱,需要有人投资才行。这时,晋城的煤炭人出手了。他们意识到,经济发展需要转型,需要多元化。在开发矿业的同时,他们放眼长远,抽出一部分资金,着手自然景观的开发,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短短几年来,他们已开发出号称“百里画廊”的阳城县蟒河景区,“一座有故事的山”陵川县王莽岭,还有弘扬“东方养生智慧”的彤康庄园。

  蟒河景区是由竹林山煤业公司投资开发的。景区内溪水清澈,山峦倒映,瀑布成群,妙境天成,如同展开无尽的山水画卷。更让人喜爱的是活跃在景区的几百只猕猴,它们看着或围着游人蹿上跳下,闪转腾挪,极尽灵动讨喜之能事。有记者问我对蟒河的观感,我记得我说的是,蟒河之美出乎我的意料,北方人看山水不必去江南,看猴子不必去峨眉,到蟒河就可以了。

  王莽岭景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都是由大型煤炭企业兰花集团主导。王莽岭因传说王莽追赶刘秀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它是八百里太行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太行至尊”。王莽岭高处和低处一千多米的落差,形成了绝壁千仞、群峰林立、峡谷纵横的地质奇观。冷暖气流时常在此交汇,以至四季云雾蒸腾,变幻万千,堪与庐山媲美。我们在王莽岭留连期间,突遇大雨来袭,尽管穿了雨衣,还是湿了裤腿,鞋里也灌了水。朋友戏称我们都成了诗(湿)人,这使我对王莽岭的美好印象更加深刻。当晚,兰花集团的朋友得知我以前长期在煤炭系统工作,如今还兼着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的主席,让我写几句话。我写的是:兰花之香,深厚绵长。

  彤康庄园由黑转绿的转变更为典型,因为庄园主几年前还是一位国有煤炭企业的老总,总部在北京的煤炭大厦有他的办公室。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作用下,他毅然走下高楼,走出北京,在晋城泽州县置下了六千余亩土地,带领员工搞起了以“净天、养地、裕民、利己”为愿景的有机山楂种植,并以品质独特的“泽州红”山楂为原料,酿造出了以山楂红酒为主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庄园酒。他们所创造的富含黄酮山楂酒的生产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彤康庄园还是全世界惟一一家生产山楂白兰地的地方。我们参观了山楂园,品尝了各种山楂酒,还吃到了庄园里的苦菜、苋菜等多种野菜,再次体会到,一切幸福生活都离不开绿色。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7日 24 版)

(责编:李楠桦、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