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2020年我国计划基本完成对“垃圾山”的排查整治

2017年01月18日13:13 | 来源:央视网
小字号
原标题:2020年我国计划基本完成对“垃圾山”的排查整治

1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张学勤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有媒体报道,现在中国的乡村垃圾成灾,并且正在逐步向农田扩散,您认为大量的“垃圾山”是如何形成的?下一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治理?二是住建部去年表示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治理工作,到2020年底前完成集中的整治工作,目前进展怎么样?

  赵晖: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垃圾问题各方面报道也很多,中央高度重视。

  第一个问题是“垃圾山”怎么形成的,有几点给大家交待一下,形成的原因:

  一是我们指的“垃圾山”首先是指规模较大的堆放点,这是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的。我们国家原来的垃圾处理能力低于垃圾的产出量,到2012年,我们国家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首次超过了垃圾的产生量,处理设施相对不足,这个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未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就进行临时堆放,但也是有管理的。

  二是建筑垃圾,这是造成“垃圾山”的重要原因。现在是城镇化发展的高峰期,建筑垃圾产生的量相当大。我们国家生活垃圾治理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成就,目前我们国家城市生活垃圾能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特别是与十年前相比,城市无害化处理能力增长了1倍,但是垃圾量只增长了20%。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和各地努力的成就。“垃圾山”的形成,除了生活垃圾以外还有建筑垃圾,很多“垃圾山”是建筑垃圾的临时消纳场。

  三是农村的垃圾,刚才讲农村垃圾倒进田里,这个事情倒不是很突出,农村垃圾的问题倒不是“垃圾山”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为农村垃圾治理相对成熟,但形成的堆是多、散而小,形成不了“垃圾山”,可能有的建筑垃圾堆就近堆放,也有的农民就把生活垃圾投放到那里头。

  四是报道的一些偷排偷倒,这些现象有,是极少数的。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各地监管很严格,但也难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驱使进行偷排偷倒,一旦发生,社会影响很大,所以报道比较多,但是从量上来看是极少的。这是四大原因。

  最近党中央很重视这件事,因此去年我们成立了13个部委的垃圾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垃圾山”这个名字是口语,正规的叫法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理解,绝大部分所谓的“垃圾山”是有管理堆放,但没有做到无害化处理。

  去年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目标提出到2017年上半年完成排查,全国县以上单位都要排查,500立方米以上的都作为排查对象,排查方法包括遥感、航拍、人员现场排查,排查内容是垃圾成份、垃圾体积、堆放时间、有无管理等这些情况,然后建立台帐,全国再汇总。

  第二步是从今年6月份排查结束后开始整治。整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设定是2020年基本完成排查整治。整治任务也很艰巨。一般来讲,建筑垃圾为主的,我们采取覆土,然后绿化,形成公园。北京的南海子郊野公园为例,几百年前是皇家猎场,一片森林,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种粮食、种水稻,到了60、70年代烧砖了,挖出一个大坑,城市建设再扩大后,开始变成建筑垃圾的堆放场,经过几轮整治后非常漂亮,形成比颐和园规模要大很多的生态公园,回到了100年前的形态。从南海子的事例,能看到我们国家这10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实际上每个阶段都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机物比较多的垃圾堆放点,就要通过垂直帷幕防渗、沼气导排、渗滤液处理等,就地整治。危害大的必须要搬迁,估计这种量不会太大。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发达国家,包括美国也是用了几十年时间治理非正规垃圾的填埋场、堆放场,所有我们国家也要经过这个过程。

(责编:赵宇虹(实习生)、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