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生态

说给你,说给我(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周舒艺
2017年04月17日08:2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前些日子的一个周末,我参加了一场读书会。读书会上,围绕同一本书,每个人都要说说自己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大家将自己与之相关的知识、见闻、观点、情感等,分享给他人,说给你,说给我。

  这样一种分享的形式,让人感到快乐。它为读书会营造了一派轻松的氛围。原来读书并不是多么艰难的事情,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你看,从书中你获得了多么丰富的感受。这样的读书会上,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你对于这本书的观点或情感引发了别人的共鸣时,即便是陌生人之间,距离也会一下子拉近许多。当然,如果你不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是进行补充。所以,这样一种分享的形式,同时又是开放的。

  事实上,知识、见闻、观点、情感,我们都能够通过书本或其他很多途径获得,然而我们还是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来参加这样一场读书会,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正在于,我们对于“分享”这种形式的钟爱。

  就在不久前,我采访了一位传统艺术的从业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他坚持开展艺术的导赏、分享活动近二十年。他将这样的活动称为分享会,而不是讲座。他说,他想要告诉观众的不是久远的枯燥的术语,那样观众不会懂,他想做的是,用今天的思维和观众在一起平等地分享这门艺术,这样,这门艺术才会真正地被今天的人们所理解,走入当代人的生活中。

  所以,分享打破了距离感,强调的是平等、交流、对话,以及与分享对象的呼应。

  说到分享,有人认为,当今新媒体上的很多内容就是一种分享。仔细想想,不无道理。无论是内容上的改变,比如文字风格的活泼、幽默,还是形式上的探索,比如视觉效果的创新、互动活动的推出等,不都是为了拉近与电脑或手机那一端人们的距离吗?

  说起来,副刊文章其实也是一种分享。在字里行间,跟读者分享一件难忘的往事,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种动人的情感……又譬如近两年大地副刊开设的“编辑丛谈”和“半日闲谭”这两个栏目。“编辑丛谈”中,编辑通过这个窗口分享自己对于文学的看法和编辑工作的感受;“半日闲谭”则如同在闲聊中,分享着作者对于那些美好事物的认知和体会。

  分享是什么?分享是说给你,说给我。在分享中,走近你,走近我。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7日 24 版)
(责编:初梓瑞、史雅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