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挺近绿色发展示范区

——厦门市思明区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工作巡礼

2018年01月05日08:33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昂首挺近绿色发展示范区

白鹭洲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厦门岛上。

题记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风景秀丽,气候怡人,是中国著名的海上花园,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

2017年,思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224亿元,保持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87.9%,以不到厦门全市5%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市近30%的生产总值和20%的财政收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思明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2017年公众对思明区环境质量满意度全市第一,全区的大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市第一,国家领导人曾赞誉厦门市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思明区全区人民倍感振奋,为实现新时代的新发展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蓝天、碧海、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思明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让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安居乐业,让每一个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流连忘返。然而作为中心城区,思明区兼具老旧城区和率先发展区的双重特征,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基本枯竭,由于有形的空间资源相对饱和,快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对区域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下降。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破解思明区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绿色发展

思明区立足区情,确立以“1+6”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径,即以总部经济为引擎,以金融、商贸、旅游、会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特色产业为六轮驱动;以节能、减排、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加快引导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项目,砍掉虚量GDP,腾出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绿色发展。

曾厝垵曾是个渔家小村,如今人流如织,一家家创意小店生意红火,许多店才中午就卖到断货,从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蜕变为网络热议的“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的华丽转身,可谓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曾厝垵社区立足曾厝垵文创村的特质,顺势引导,推进文创村村容村貌有机更新,没有大拆大建,没有巨额投资,通过商家自身的文艺化更新,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的鼓励,让原本破旧、脏乱的城中村转型升级,现已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房前屋后美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提升的文艺村。生态的优美、独特的魅力,给曾厝垵文创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游客川流不息地进入曾厝垵,村民的收入比3年前翻了近10倍,原来农耕渔牧的小农经济已逐渐发展成现在以文创产业为特色的商品经济,并且推动了环岛路旅游休闲经济产业带的加速形成。

龙山文创园也是成功转型的案例,是思明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龙山文创园曾经是机器轰鸣的工业厂房,园区内一家年产量1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企业因为粉尘污染严重,在政策指导下停产搬迁,经过思明区5年多的潜心打造,在政策催化、资本带动及市场推动下,这里成为思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摇篮,一幢幢“灰头土脸”的工业厂房蜕变为充满灵性的创意空间,一批批文创类“巨无霸”项目纷纷落地,如今,园区完成厂房改造23幢,建成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龙山时尚中心和格瑞&圣马丁时尚艺术中心三大核心区域,入驻企业491家,文创业者4000余人,龙山文创公司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北创营”两岸青年创客空间16吸引20个团队入驻,获评福建省第二批产业人才聚集基地,产业转型的智力支撑更加强劲。思明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加强技术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的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城市经济结构与空间格局。

做好大气治理

源头控制污染

作为厦门市的主城区,思明区空气质量的好坏,牵动很多人的目光。数据显示,201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四,其中思明区大气质量优良率排在全市六区首位,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有力地支持了“厦门蓝”,2017年,思明区大气优良率仍保持全市第一。

事实上,思明区在提升大气质量方面并非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反而面临着很多压力:人口密度大,汽车保有量高,施工工地遍地开花,餐饮业密布,这些都可能成为空气的污染源。据统计,思明区辖内仅市政项目工地就有100多个,产生的粉尘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面对这些压力,思明区始终把治理大气污染、提升大气质量作为一个综合工程来抓。通过制定并推动《思明区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思明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实施方案》《鼓浪屿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思明区国控点大气污染巡查管控方案》《思明区扬尘防治考评工作实施方案》《思明区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等措施的落实,思明区打出了清洁大气行动组合拳。

——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和重油锅炉,积极引导现有燃油锅炉实施油改气,如今思明区看不到一根燃煤烟囱;对292家汽车维修及美容服务企业开展摸底调查,督促辖区26家涉及喷漆的企业安装喷漆配套废气处理设备,完成年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任务,超额提前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

——在大型餐饮场所,思明区率先全市开展油烟在线监控工作。当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时,油烟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将自动采集油烟排放和净化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中心,一旦出现排放超标,终端就能及时报警,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即能出动干预。目前,思明区已安装油烟监控设备128台,初步实现餐饮油烟污染数字化管理。

——在辖区内在建工地、拆迁工地,均设置有围挡、洒水降尘、车辆冲洗设施,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除工地100%洒水压尘、暂不开工处100%绿化;在地铁施工现场,新型降尘设备风送式喷雾器与微灌喷雾系统广泛投用,工地围挡的顶端雾气不断向四周飘散,最大限度地吸附工地扬尘,有效地减少粉尘排放。

——所有道路保洁方式已由清扫向清洗方式转变:44条主干道按照“一冲二洗三吸”作业模式每天冲洒、洗扫1次,其余194条次干道每两日1洗,污染严重路段每日冲洒2~3次;46座天桥、地下通道每周至少清洗1次;170个污渍点每周清洗两次,污染严重的每周清洗3次,有效防止了道路保洁带来了扬尘,大幅提升空气质量水平。

——专门制定部署餐饮油烟整治工作计划,城管、环保、市场监督和法院等部门联合执法,据统计,2017年餐饮油烟类案件共立案643起,立案数同比2016年提高了337.4%,有效遏制油烟扰民等城市顽疾,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守护绿色资源

建设生态城区

“天生丽质”并不代表“终生美丽”。为保护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思明区的发展战略中,一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培育。”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如是说。除了在环境上提升,思明区更希望让绿色生活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引导群众在生活方式上“绿色转型”。

从2014年开始,一场“垃圾不落地”行动在思明区悄然兴起。闽南名刹南普陀是游客青睐的景点,日均游客人数近3万人,节假日甚至高达五六万。奇怪的是,偌大的景区竟然没有一个垃圾桶,更奇怪的是,尽管没有垃圾桶,整个景区地面上、甚至犄角旮旯却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原来,这是思明区重视环保、倡导“垃圾不落地”的结果。通过拆除与寺院建筑不协调的垃圾桶,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传播给广大游客,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借着“垃圾不落地”的热潮,思明区提出“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系统治理方向。

在海上花园鼓浪屿,众多志愿者参与其中,向游客和市民介绍“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方案:上岛前准备好垃圾袋,随身垃圾自行带回,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等措施,这些倡导得到了居民和游客的赞赏。通过赠送分类设备、垃圾换物、积分奖励的正向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广大居民、商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和积极性,群众参与率在不到1年时间内就达到86%。

这样的改变,其实并非一朝一夕,思明区一直积极探索现代化、都市化的进程中与自然保持和谐的道路,鼓励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培育绿色生态文化。通过构建以“地铁+BRT+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慢行步道”的公共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串联景观节点,让市民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思明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思明区生态环境质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守护好城区的“碧水”还在继续。接下来,思明区将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污染问题,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把思明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环保新城区,除了继续开展筼筜湖整治工程以外,还将按照“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绿化、造景、管理”的方针,加快引水工程建设,开展上李水库、东山水库、东坪山水库等库区的综合整治。

今天的思明区,辖区道路85%以上建成林荫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3.6%,绿地指标已超过国家园林城市等标准。人们推窗即景、开门见绿,漫步其中,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团点缀,让人心旷神怡。(叶文建)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