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南芦苇收购点启动

凯迪助雄安推进零排放

本报记者 温素威

2018年02月05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凯迪助雄安推进零排放

凯迪生态寨南芦苇收购点现场。

资料图片

收购点开张

“又能靠芦苇吃饭了”

1月24日,凯迪生态雄安新区安新县寨南芦苇收购点开张。

张林坡等10多个农户通过两天劳作,收割芦苇18.38吨,收入7352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立等可取模式,带来立竿见影的带动效应,一周时间加入农户逐日增多,目前已有105户苇农参与。

“芦苇收购和综合利用使白洋淀老百姓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获得感。”安新县相关负责人说,“能源化利用芦苇量大、工序简单,苇农只需源头采收,通过小型拖拉机运输到收购点,就能按质按价获得收益,符合苇农的生活习惯。”

“又能靠芦苇吃饭了。”张林坡感慨。

芦苇曾是白洋淀的宝。11.6万亩的芦苇资源,是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抑制藻类、防洪固堤、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气候的功臣。

芦苇曾是当地百姓的宝。收割芦苇、制作芦苇产品是农户最主要甚至唯一的经济来源。但近年来,芦苇产业萎缩,生产成本增加使得苇农处理芦苇不赚反赔。苇农没了收割芦苇积极性,大量芦苇枯败腐烂在苇田里,可持续生长环境被破坏,芦苇秆净化污水、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功能逐步减弱。不仅如此,遍野干枯的芦苇成为安全隐患,一旦被引燃,将直接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

芦苇由宝变成了废物,甚至有害物。

在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区理念和“零排放”环境高标准背景下,如何破解芦苇治理难题?凯迪给出了答案。

雄安求高招

“能源化、原料化综合利用”

2017年9月7日,雄安新区管委会通过“雄安发布”征求白洋淀芦苇综合利用解决方案,要求在提升芦苇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白洋淀生态的目标;10月25日,凯迪雄安工作组成立,通过对白洋淀芦苇资源全面调查,结合凯迪芦苇收购经验及成熟的村级点收购模式,编制了《白洋淀芦苇秆收集方案》,并将方案提交雄安新区;11月16日,雄安新区安新县下发《安新县芦苇秸秆收割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统一收购,企业综合利用的工作思路。凯迪结合《方案》,开始有序推进芦苇秆收集工作。目前,已完成1个中转站和2个收购点的选址,寨南芦苇收购点已投入运营,另外一个收购点和中转站正在建设。

治理芦苇,助力雄安“零排放”建设,凯迪有信心。自信来自底气。凯迪有对洞庭湖芦苇秆多年的收集、开发、利用经验,根据以往成功做法,一套适合白洋淀地区多种立地条件下的芦苇秆收集、储存、加工、利用方案出炉。

寨南收购点凯迪负责人夏志永介绍,雄安的芦苇收购采取“一加四”模式,即“一个中转站+四个村级点+农户”。中转站的功能是存储、中转、销售;村级点的功能是源头收集、加工、短期储存或外销。通过村级点模式,实现芦苇秆能源化、原料化综合利用,助力白洋淀芦苇生态治理。

零增量排放

“寨南收购点只是开端”

凯迪的芦苇收集模式,体现了“服务农民”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服务农民”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谈及芦苇收购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好处,凯迪雄安工作组负责人曾鑫说:“变废为宝的同时,还原了苇农务工习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就业。通过组建合作社,原来散漫、单一的个人劳动变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分工协作,苇农积极性得到激发。我们还为农户提供了机械化采收设备,并与设备厂商持续沟通设备升级开发工作。”

曾鑫还谈到芦苇治理的“大影响”:助力白洋淀芦苇秆综合治理,为白洋淀生态旅游长效机制作贡献,为雄安新区低碳建区提供芦苇秆治理方案。我们把收集到的芦苇能源化,就近销售到附近的生物质电厂、垃圾发电厂,既能解决生物质电厂的燃料问题,又能变成清洁能源。我们还可以将收集到的芦苇原料化,销售给造纸企业。

“零增量排放,是凯迪布局雄安的总体目标,寨南芦苇收购点的启动只是开端。等我们的多元多态超净联合微型能源供应系统建成使用后,整个产业从燃料燃烧到能源产品被消费的全过程将实现零增量碳排放。”凯迪生态董事长李林芝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05日 15 版)

(责编:施麟、董菁)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