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水青山 凝聚社会共识

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

2018年03月06日08:3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

市民代表参观义乌佛堂污水处理厂。 朱智翔摄

“我们——来自政产学研等社会各界的100余位代表,相聚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湖州,围绕主题,深入研讨,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去年年底,“两山”湖州会议通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共识》,倡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绿水青山,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保护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钱。

浙江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源地,多年来,一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整治环境污染,厚植生态优势。2013~2017年,浙江省省控断面Ⅰ类~Ⅲ类水质上升18.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减少12.2个百分点;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4.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36.1%。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浙江全社会的发展共识,并转化为保护绿水青山的自觉行动,赋予之江大地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环境持续优化

白鹭成群,或翩然掠过水面,或栖息水岸树丛。在浙江省丽水龙泉市的龙泉溪城区河段,经常可见这般图景。摄影爱好者方朝松家住附近,最近他每天都来龙泉溪拍照。“白鹭是‘环保鸟’,水清了、河畅了它们才会来。”

龙泉的千余名农民摄影家,都爱把镜头对准身边的河。他们还有一重身份是“治水监督员”,捕捉美景的同时,也定格下脏乱一角。照片张贴在各乡镇的“红黑”榜上,给治水“短板”曝曝光。“河道警长”“村民监督员”“义务护水队”“亲水志愿者”等各种管水护水组织也纷纷发挥作用,治水行动正是在这样的共建共享中继续推进。

2017年,浙江省吹响了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冲锋号,将“五水共治”纵深推进,带来了全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走进刚建成运行的丽水云和工业园区内的木玩滚漆中心,宽敞、明亮的标准厂房,现代化的滚漆设备,和过去“低小散”的小作坊形成鲜明对比。据介绍,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经特制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且调漆过程中产生的洗筒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回用到净化系统,没有废水外排。

碧源滚漆厂的负责人吴碧园告诉记者:“入园以后,不只环境好了,生产也规范了,技术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也打响了。我们厂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台州、义乌等地的客人,订单源源不断。”

从治水到治土治气,浙江用一场场环境攻坚持续提升着城乡颜值。

富在绿水青山间

如今的浙江,生态环境优势正转化为富民惠民新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一个个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也催生了美丽经济。

家家户户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人工湿地下的处理池,过滤净化后排出;生活垃圾按“可堆肥”“不可堆肥”分类,由专人清运。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行动等相继施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浙江也持续探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浙江省省级粮食示范园区所在地桐庐大路村,“稻鱼(鳖、泥鳅)共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农民释放红利。“一亩稻田可出产稻米1000斤以上,每斤稻米的售价在5至6元,每亩放养2两重的鳖苗150斤,按一只甲鱼长到1斤、每斤价格80元计算,达到亩产值万元很轻松。”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樟强说。同时,得益于农村淘宝小店,村民能足不出户地将农产品卖出去。村里1800多亩枇杷林、1000多亩蔬菜基地、百余亩灵芝种植基地,这些都是网店的潜在货源,1个月就能做成近60笔交易。

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率先构建绿色创建体系,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4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国家生态市两个、国家生态县3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91个以及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绿色细胞。

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在绿水青山中受益的百姓由最初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迸发出更大的生态自觉。

日前,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稠江街道网格员小王进行日常环境巡查时,在高庚村发现有一家饰品加工厂疑似偷排废水,于是立即向义乌市环保局通报。得益于热心群众织起的监管大网,当地环境执法人员迅速查处两起直排重金属超标废水案,涉案人员均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金华市环保部门创新实施了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建立了市、县、乡、村4级网格体系。下一步,金华市将继续织密环境监管“网格”,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管工作格局。

同时,浙江省依托新近成立的浙江省环保联合会,积极培育扶持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公众参与环保治理经验,在环境教育、环境监督、环境决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嘉兴市环保联合会以市民环保检查团为基础,形成了“大环保”“圆桌会”“陪审员”“道歉书”“点单式”“联动化”六大公众监督机制,使得公众不仅可以担当环保部门的助手,还可以充当监督环保工作的“鹰眼”,激发了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这一模式被全省各地批量复制,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执法、环境管理协商等行动之中。

如今,浙江省已构建出一套新型环境共同治理体系,于无声处将生态文明理念入心入脑,引导全社会共建美好生活环境。 (王雯 晏利扬)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