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雾霾治理“绝地反击战”

2018年03月09日08:24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打一场雾霾治理“绝地反击战”

全国政协委员 刘炳江

“散乱污”企业的综合整治,换来了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了动能转换,提升了城市品位,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目标。

代表委员谈变化

谈起这五年来我国大气治理情况,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感触颇深。

“北京在2017年‘跨年霾’出现后,作为大气司司长感觉压力很大。”刘炳江说,就在“跨年霾”这七天,北京PM2.5累计1800多微克,平均分摊到365天,每天增加4微克多。也就是说,北京从年初开始就要努力从78微克降到60微克左右,要下降18微克。但在前4年,北京PM2.5降幅总共才16.5微克。

“辛辛苦苦四年,结果在收官之年,一开始就出现大幅污染反弹,大家治霾信心都受到了影响。”刘炳江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环保部出台了2017年工作方案和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进行“绝地反击”。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存在着郊区县大气污染比城区重的问题,我们经过全面调查研究发现,‘散乱污’企业是重要原因。我们提出抓大不放小,坚决打击‘散乱污’企业;每次重污染天气到来时,燃煤污染贡献非常高,这是要划定‘散煤禁燃区’的主要原因,开展清洁替代;过去几年,北京PM10浓度总是居高不下,降尘污染严重,北京提出来‘不摘黑帽子就摘乌纱帽’,保证降尘控制到位;居民采暖保障是刚性的,采暖导致大气污染物增加30%,为此要求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交通错峰运输,抵消居民采暖增加的排放量。”刘炳江说。

“我们用3个多月时间,把减排清单从区县开始,一家一家过,清单企业由9000多家增加到5万多家。清单确定后,又开展驻地督查,提出量化问责,发挥震慑作用,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确保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刘炳江表示,环保执法打击的是违法企业,是黑色GDP,扶植的是合法企业,是绿色GDP。“散乱污”企业的综合整治,换来了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了动能转换,提升了城市品位,从更深层次激活了生产要素,可以达到“一石多鸟”的目标。

据估算,2017年,“2+26”城市(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对PM2.5浓度下降贡献率达到30%,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身边的污染。同时,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河北文安县原有2000多家胶合板企业,年纳税额仅两亿多元,经综合整治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39家增加到100多家,纳税额翻番了,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曾发问,“2017年环保力度非常大,效果比较好。那前几年干什么去了?”

“可以说,正是有了连续几年不懈努力,才换来2017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刘炳江解释说,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日积月累的效果。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是基于前几年一系列的减排工程。精准施策、靶向治霾、科学应对也需一个较长时间的探索过程。 (李 禾)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