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气候服务的存在

——直击天气 与科学家聊“天”

2018年05月21日18:08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施麟)在中国气象局近日举办的第二十六期“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现场,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副总工程师许映龙、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李维京、北京气候中心副主任杜吴鹏三位专家围绕着台风气象监测、极端气候预测和城市气候服务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台风是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和相关的科研机构非常重视台风预测方面的研究。许映龙指出,以前台风的检测都是以主观判断为主,从2012年开始,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台风强度分析流程可以相对客观的检测台风强度。今年5月1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开始正式业务应用,对台风的监测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和进步。

据许映龙介绍,我国70%的自然灾害都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而气象灾害很多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比如说极端暴雨、极端洪涝、极端干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李维京表示,我们在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可以实时监测到全球。WMO(世界气象组织)在2010年的时候就确定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为亚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评估中心。我们建立了影响评估和内测相结合的两个体系,把影响评估和预测两者结合起来,形成预评估。

城市气候服务与城市和气候密切相关,它的研究对象是与城市相关的气候信息、重大气候事件以及气候预测、评估等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对未来短时期内的气候预测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城市发展或者政府决策、公众长期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进行一些系统性、针对性服务。

杜吴鹏表示,城市气候服务更多是建立在极端气候检测和预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实际应用和服务。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城市气候服务,就是基于对城市细致空间气候环境的分析,并将其“转译”成规划建议图,从城市用地上给出限制和建议,这样一方面可预防性的防止或减轻城市化带来的气候问题;另外一方面在城市发展现状条件下,提出规划修编意见和调整建议,从而达到缓解城市气候问题的目的。

杜吴鹏表示,需要把专业优势和先进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公众,让公众感受到气候服务的存在,而不仅仅是常规天气预报服务。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