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蓝天保卫战亟待科技攻坚

2018年07月10日07:1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打赢蓝天保卫战亟待科技攻坚

  除了“明察”,还随机“暗访”;除了开座谈会听汇报,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考核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法律知识……

  今年5月至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为4个小组,分别赴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8个省区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实地查看了107个单位和项目。同时,委托其他23个省 (区、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实现了执法检查全覆盖。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9日在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这次执法检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挥 “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深入查找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检查发现,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精准治霾研究有待深入,城市细颗粒物源解析及排放控制、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雾霾预报预警等方面等基础研究亟待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加开会议聚焦蓝天保卫战。会议重要议程之一,是审议上述报告。

  个别地方环境质量监测弄虚作假

  目前我国初步建成由国控、省控、市控三级近5000个监测点位组成的覆盖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但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环境监测制度落实有差距。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建设与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但一些东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监控点少、监控网布局不合理。个别地方环境质量监测弄虚作假。报告点名批评了山西省临汾市出现大气环境质量造假窝案,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个国控站点被人为干扰上百次,监测数据严重失真。第二十五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监测数据不准确,影响治污实效。陕西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检查组现场检测发现测量浓度与标准样品浓度差异远超误差范围,不符合技术规范。

  报告同时指出,企业在线自动监测设备缺乏国家统一的技术质量认证标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缺乏系统规范。虽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已经建立,但是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监督管理等信息系统兼容互通性不强,信息共享不够。重点企业排污信息公开不到位,公开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栗战书建议,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到2020年年底前确保实现东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区县监测站点全覆盖。督促企业进行自动监控,2018年年底前,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依法公开排污信息。生态环境部门要强化对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依法严惩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明确要求排放工业废气的企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但许可证发放范围没有涵盖全部排污企业,部分企业固定污染源未纳入监管。例如,安徽芜湖2017年对火电、造纸、水泥、印染等14个行业, 仅发放52张排污许可证;江苏徐州对火电、造纸、钢铁等10个行业仅核发124张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栗战书认为,有些地方排放总量底数不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统一估算大气污染排放总量的技术标准和推荐的技术手段有待完善。

  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大气污染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坚,组织开展对臭氧等大气污染物成因及治理技术攻关,为科学决策、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推广,尽快实现先进实用的污染治理设备国产化。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鼓励和推进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设备的重点研发专项。科技、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推动环境治理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责编:毕磊、杨波)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