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天津生态环境监测让污染“无隐私”

2018年10月26日10:5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天津10月24日消息(记者刘一荻)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内,专业检测人员正在仪器上对今日采集的样本进行操作,今日空气中的污染成分是什么?诱因是什么?防治的重心应当放在哪里?这里很快就能给出答案。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内,专业人员正在检测大气成分。(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陈魁表示,为了了解天津市大气污染特征,分析污染成因并追踪污染来源,更好地服务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天津市建成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于2014年底正式成立。“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全面、真实、有效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是大气污染防治决策管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陈魁解释称。

  记者看到,实验室内摆放着多台检测设备。这些监测设备利用化学、光学、谱学以及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大气污染物开展综合观测,可全方位、多角度剖析污染物理化特征以及污染成因和来源,是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预警、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污染防控措施制订等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监测项目多,对指标的监测能够追根溯源。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空气质量超级观测站!”陈魁说。

  实验室内摆放着多台监测设备。(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据了解,依托于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和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的监测数据,天津市搭建了多模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及重污染天气预警准确率稳步提升。其中,24小时预报准确率由2013年的44.6%提升至72.3%,重污染天气预报准确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对污染过程提早预报、及时预警、全程追踪、科学评估,使天津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更加灵活。

  记者在天津港保税区环境监测站采访时了解到,2018年初,该区布设65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微观站点,并通过构建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据站长殷小鸽介绍称,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24小时专人数据值守、分析和异常情况调度巡查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通过微信工作群或APP派单的方式进行调度,快速捕捉污染源的异常排放行为。“从运行至今,我们发现异常变化情况150余次,捕捉明显污染物传输变化过程50余次,每日平均连续调度70余次,为区域环境空气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记者得到一组数据:截至10月18日,天津港保税区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7,同比改善15.8%,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7,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3%。

  天津港保税区内布设的65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微观站点。(央广网记者 刘一荻 摄)

  随着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预报预警体系日益完善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09天,较2013年增加64天;达标比例57.9%,较2013年上升18.2个百分点;重污染天23天,较2013年减少26天。此外,2017年,天津市PM2.5年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5.4%;PM10年均浓度9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37.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硫和臭氧等污染气体的年均浓度均有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逐渐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污染强度降低,严重污染占重污染天气的比例从20%左右降至2017年的8.7%,PM2.5日均浓度为3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重污染天气得到消除,4-9月重污染天气基本得到消除。

(责编:初梓瑞、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