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定真委员: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03月12日13:21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施麟)“我国应当依据当今农业气候资源演变,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利用现代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有利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粮食产量、品质和种植结构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我国拥有南北跨越热带到北温带、东西涵盖海洋性到内陆性、垂直分布负高程到世界屋脊的立体气候,农业气候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世界少有。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自上而下地通过“人海战术”,先后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对合理利用全国的气候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定真表示,三十年前的区划已经不能反映当今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带摆动的事实,也不能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布局发生的显著变化,更缺乏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最新研究成果响应,使国家进行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调整、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依据不足,缺少必要的科学支撑。

“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我国有30个气候区出现了水平位置移动或范围盈缩。” 朱定真介绍,寒温带界线西缩、北移;暖温带北界东段北移,且最大北移幅度已超过1个纬度;北亚热带北界东段越过淮河一线,平均北移1个纬度以上;中亚热带北界中段从江汉平原南沿移至了江汉平原北部,最大移动幅度达2个纬度;南亚热带北界西段北移0.5—2.0个纬度。继续下去,北方“麦浪滚滚”变成“稻浪滔滔”,“南橘北枳”变成“北橘南枳”成为可能。

朱定真指出,我国农业气候区划已经发生了改变,尽快摸清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地适应和应对。区划成果也将有助于相关部门针对防御农业病虫害、外来物种入侵、禽流感、猪瘟病毒的传播的不确定性提前进行决策部署。否则现在认为正确的规划和投资就可能事倍功半,影响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进度。

“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是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先导基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科学依据。”朱定真建议,由国家牵头展开“第三次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

“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完全可以集约化组织实施。” 朱定真还建议在技术上,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信息将得到充分应用;在目标上,重点在满足气候变化和农产品生产布局变化的动态需求;在组织实施上,采取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整体实施,便捷服务;具体做法上,由国家牵头,统一业务化方案,实现基础信息源共享,通过农业、自然资源、气象多部门跨行业合作,使成果直接面向用户。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