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貌 建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市“美丽中山”再上新台阶

2019年03月28日08:3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生态新貌 建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市“美丽中山”再上新台阶

绿色宜居已成为中山的一张名片。图为岐江河石岐段。 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中山的早晨,市民在城区的公园散步,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坐拥800亩红树林的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将在今年下半年组织验收。公园为营建具有恢复湿地功能特征的红树林群落,需要通过水闸水泵设置限入区人工调控水位,严格控制河口湿地水质,模拟潮涨潮落,达到红树林生长的换气需求。

今年2月底,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为期半年的“前山河行动”,力争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前山河水质。3月20日晚,市生态环境局对前山河流域企业进行夜间突击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夜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坚持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促进,建设美丽中山。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战役,让百姓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A大气防治

年内增设200个大气微观站

位于中山一路的华发广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与以往印象中的建筑工地不同,这里并没有漫天的扬尘。道路不仅全部实施了硬底化,施工工地上还安装了空气质量、噪音检测仪。去年,中山全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将全市划为禁燃区、出台《中山市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及《中山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开展“小散乱污”专项治理等措施,持续提升空气环境质量。

笔者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去年中山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3位。今年春节期间,中山禁燃烟花,2月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工业污染、移动源污染防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防控管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市民的期盼,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表示,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持久战正处于关键时期,还将继续努力。从今年起,中山正式划定第一阶段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

据悉,包括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南朗镇、港口镇、沙溪镇、大涌镇在内的11个镇区,被划为全天候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低排放控制区)。

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在内的不达标非道路移动机械,将不能在低排放控制区内使用。今年1月1日至3月30日为宣传教育期,对违反规定的,由相关部门进行劝阻。从4月1日起,对违反规定在禁用区域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相关部门将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据中山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在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中形成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管理措施后,计划根据全市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在第二阶段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实施范围至全市域。

在严控污染源的同时,加强大气环境监测也很重要。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相关负责人单启怡介绍,继去年建成大气网格化监管系统“1.0”后,今年还将进一步完成第二期200个环境空气微观监测站的建设,提升天气预警管控能力及响应速度,预计在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大气网格化监管系统升级为“2.0”版本,将有助于实现网格化监管全市覆盖,消灭监测盲区。

大气网格化监管系统运营方负责人闻永红透露,该系统将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目前已有的大气监测系统衔接,实现数据互通、信息融合,并通过可视化表达方式,集成污染源分布图、环境质量实时图、污染趋势变化图、网格员分布图等,有助于精确找到污染来源。

高科技手段为环境执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可通过“中山空气”APP,实时查询各个监控点空气质量。网格员现场发现环境污染异常状况,可立即拍照、录音、录像反馈上传系统,为下一步执法提供依据。

B 水环境治理

“前山河行动”开启“夜间模式”

3月20日晚,为震慑利用夜色掩护超标排放污染环境的不法企业,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对前山河流域企业进行夜间突击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夜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一问题企业被立案查处。

当晚8时14分,沿着木材的裁板声,前山河流域专项执法行动第三组来到坦洲镇一家私工艺厂的切割车间,只见车间内灰蒙蒙一片,能见度很低。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对木板进行切割,工序所产生的木屑粉尘未使用配套的袋式除尘设备收集,直接通过排风扇向外排放。现场可以看到,地板、墙面、窗户以及车间外的空地都布满了木屑。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停止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并要求其停工停产进行整改。

随后,执法人员还发现这家家私工艺厂扩建了树脂生产项目,但其未重新报批扩建项目环评文件,需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也未经验收合格就投入生产。现场检查发现,其清洗树脂产生的废水还存在渗漏现象。

执法人员用PH试纸对废水进行酸碱测试,发现废水呈强碱性,于是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后,当场责令其停工。“先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下一步将依法依规对该厂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前山河流域专项执法行动第三组组长马俊宇说。

“前山河行动”开启“夜间模式”,彰显了中山加强水环境治理的决心。据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统计,截至3月20日,前山河流域专项执法行动已出动406人次,共检查企业102家,发现环境问题76个,对其中17个涉嫌环境违法行为提出立案建议。

既要加强污染源头治理,也要重视水质监测工作。据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市拟投资4亿建设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去年基本确定259个自动站点选址,今年已完成公开招标。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成后,将实现中山全市流域内全天候的实时、即时自动监测。

笔者了解到,去年广东省城市水环境质量及变化排名情况中,中山市水环境综合指数名次同比上升3位,水环境质量呈逐步好转趋势。磨刀门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横门水道等中山市主要河道去年保持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水污染治理放在重中之重位置,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今年中山将继续坚持系统治水理念,加快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建设,全面推进15个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抓好中心组团157条河涌325公里黑臭水体整治;坚持岸上截污、河底清淤、接通水体相结合,加快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

C 营造绿色空间

推进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建设

湿地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十分显著。近年来,许多地区通过设立城市湿地公园等形式,实施城镇湿地资源全面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市民休闲休憩和科普教育需求。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营造更多绿色空间,建设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建设。

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横门水道的咸淡水交汇处,规划面积62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5.44公顷。日前,根据媒体报道称,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将在今年下半年组织验收。目前,公园土建部分已经基本完成,园路建设和绿化已完成90%,剩下植被草皮的铺装,预计下半年全部完成。

中山市林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三个“国字号”金字招牌建设,加强保护全市面积大、范围集中、生态区位重要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进一步提升优化森林、湿地生态质量,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生态保障。

据悉,中山正在依托市内森林、湿地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森林公园建设,着力开展沙溪凤凰山、坦洲铁炉山、神湾丫髻山等森林公园建设;构建湿地保护体系,高标准推进坦洲金斗湾、南朗崖口、神湾竹排等一批省市级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以及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全面系统保护湿地资源。

在绿化美化方面,中山正努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居水环境和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小建表示,将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三个梯度层次,全面建设“业兴、村美、人和、民富”的美丽乡村;依托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及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连线连片推进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选取重要交通干线、南粤古驿道、沿河临海区域,规划建设若干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美丽田园综合体和农业公园。

据了解,到2022年,中山力争创建19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社区),打造24个特色精品村,形成一批示范带动强、村庄规划建设有序、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美丽乡村。到2027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村以上标准。

2018年治理成效

1.推进15个流域水环境治理,整治内河涌98公里。

2.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展至全市域,建成100个大气网格微观站。

3.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5.5%,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全省第一。

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不断强化,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73.5%。

5.生态环保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和北部组团垃圾处理基地扩容工程持续推进,3家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

6.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9年治理目标

1.抓好中心组团157条河涌325公里黑臭水体整治。

2.增设200个大气微观站,提升天气预警管控能力及响应速度。

3.加快凤凰山、铁炉山、丫髻山等森林公园建设,推进金斗湾、崖口、竹排等省市级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推进金钟湖公园群等城市公园建设。推进四个组团儿童公园建设。

4.加快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创新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

5.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大力推进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焦点

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助力执法工作

3月23日周六,阴雨绵绵,对阜沙镇环保分局的执法人员来说,这天仍是需要进行企业突击检查的工作日。据阜沙镇环保分局副局长方亮彤介绍,阜沙镇环保分局共有10名工作人员,执法范围覆盖阜沙镇内数百家企业。为了提高执法行动的效率,他们的执法行动常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休息日、凌晨或下雨天等时间段,可能会有些企业放松管理,出现偷排或其他环境事件,因此需要在这些时间段对他们的处理设施与废水、废气排放情况进行检查。”方亮彤说。

在执法工作中,方亮彤与同事们会将执法重点放在重污染行业上,重点检查有无通过暗管、明管、渗坑偷排废水的行为,与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偷排废气的行为。为了更好取证,阜沙环保分局的工作人员还使用无人机、橡皮艇、无标签车辆等综合手段对企业开展环保检查。

“如果在检查行动中发现问题,如废气处理设施故障、不正常运行等情况,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相关法规进行查封,现场取证、录像固定证据、进行笔录等工作,即时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不作拖延。”

去年,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下,中山全市环境监察出动执法人员5.7万人次,现场监督检查企业2.5万家次,下达责改通知书2042份,实施查封扣押企业149家,实施限产、停产企业14间。在打击环境犯罪方面,全市立案处罚1155宗,罚没金额1.0651亿元,处罚金额较2017年度增长了49.1%。

经过环境执法人员的长期奋战,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了惩处与遏制。今年,方亮彤与同事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巩固工作成果、查缺补漏之上。“我们还将坚持服务与执法并举,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好达标排放工作。”方亮彤说。

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防治科的陈子林同样是生态环境保护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去年,他和同事们为改善空气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移动源污染防治、建设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等。“随着国家和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量也在一直增加,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随着生态环境局的组建完成,职能进一步向监管、督促、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方面转变,未来陈子林希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推进。“近几年的环保工作持续加码,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镇区一线执法人员,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都在持续的加大加重。如果没有智能化、信息化的辅助手段,这些工作将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另外,我们也希望国家层面可以出台一些更加细致的措施、标准和指南,让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日常执法的时候,可以有更加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观察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提高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云际斜晖挂树腰,登瀛门外望兰桡。”这句出自明嘉靖《香山县志》中的诗描写的景色,便是古时知名的“香山八景”之一:岐江晚渡。

中山水系发达,河网纵横,素有岭南水乡之称。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点源大量增加,河涌水质受到了考验,出现了一些问题,市民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诉求和愿望非常强烈。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水污染治理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显示了治水决心。中山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由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务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如生态环境局负责河涌自动监测平台的建设工作,住建局负责中心组团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水务局负责河长制工作等。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职能部门将进一步明晰全责,加强统筹联动,通过多方协作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

在大气治理方面,中山在去年的工作中取得较大进展,空气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监测数据稳中向好。不过,相比指标的进步,让中山市民对空气质量直观感受产生质的改变,更加符合生态宜居的理念。

《中山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中山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要稳定在90%以上,PM2.5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去年中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48%,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2019年还需要在工业能源清洁化、工业污染防治和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19》报告,中山在“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这一指标上,在38个评估城市中排名第5,可见在生态环境方面,中山本身是具有较好的底子。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发展历史较长,中山市产业布局偏散,中低端产业仍占较大比例,生态环境工作仍任重道远。如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散乱污企业关停并转,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周期性、结构性风险矛盾可能集中释放,规划衔接、用地布局、环境基础设置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山市生态环境系统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不折不扣抓好环保督察整改落实,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让群众享有更多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这种获得感、幸福感的获取,来自于城市生态面貌的根本性改观,也是建设“美丽中山”的应有之义。(记者 廖瀚 郭冬冬 通讯员 肖欢欢)

(责编:施麟、贺迎春)

环保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