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创新谈) 用好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精准识别、及时追踪新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提供支撑,也能够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的方法困扰长江江豚保护多年的老问题,如今正通过新技术得到解决:在湖北石首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从水温、水压、溶氧率,到江豚的进食量、粪便形态、皮肤光泽等,相关数据不再需要巡护员人工记录在本子上,而是利用数字技术采集、汇总到智慧生态保护系统的“数据池”内,在智慧大屏上一一呈现。数字技术不仅提高了天鹅洲保护区巡护员的工作效率,也使保护区多年来积累的保护、监测数据得到了有效利用,使长江江豚保护成功迈入智能化时代,展现出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潜力。
环境部6月已批复重大项目环评文件13项,涉及投资超3100亿元
生态环境部6月23日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发布会上介绍,生态环境部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日前印发《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明确生态环境领域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五项重点举措。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起步顺利
生态环境部23日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主题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发布会上介绍,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等,逐步明晰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重大水利工程漳河控导治理工程正式获批立项
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近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漳河石梁、下交漳至观台河段控导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漳河控导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标志着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水利重点任务之一、海委直属又一重大水利工程正式立项。 漳河控导治理工程建设范围 来源: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漳河控导治理工程是继卫河干流治理、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开工后又一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的委属重大项目。
COP15第二阶段会议会址、会期确定:将于2022年12月5-1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王仁宏)近期,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会址、会期正式确定。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为加快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综合考虑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经中国政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加拿大政府协商,COP15主席团决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12月5-17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珠江流域再次形成流域性较大洪水 水利部进一步调度珠江流域水库群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王仁宏)据水利部消息,受近期强降雨影响,6月18日珠江流域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止落复涨,19日西江发生2022年第4号洪水,北江发生2022年第2号洪水,珠江流域再次形成流域性较大洪水。 气象预报显示,6月20日至21日,珠江流域柳江、桂江仍将有较强降雨。
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领导人会议举行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6月17日,“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论坛”(MEF)领导人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 中方强调,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冲击,各方要坚持多边主义,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渠道地位和原则,消除各种不利于应对气候挑战的障碍,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