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潮有多少種形態?(把自然講給你聽) 錢塘江涌潮的產生與海洋潮汐、河口地形等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農歷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漲潮現象最顯著。涌潮有多種形態,還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銀線相交,浪翻如雪,拍岸而起……這是錢塘江涌潮的壯麗美景。
“每件標本都在講述海洋的故事”(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奔赴浩瀚的大海採集標本,認真挖掘標本背后的價值,持續開展海洋科普活動……在海洋生物標本收藏量居亞洲首位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帶領參觀者開啟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生物的秘密。在位於山東青島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以下簡稱“標本館”),有一對“白頭偕老”的儷蝦——這是標本館所屬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近期發現的深海蝦類新物種,幼體階段,一雌一雄共同住進一種叫“偕老同穴”的海綿的中央腔內,從此這對蝦再也不分離。
普洱景邁山,人與自然的共同作品 為什麼“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能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陳耀華:主要有3個原因。第一是茶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第二是該文化景觀在全球諸多茶園中具有鮮明特色,特別是其具有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和“遠看像森林,近看是茶林”的特殊景觀﹔第三就是從世界遺產視野看,其具有顯著的突出普遍價值:“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傳統“林下茶”種植模式保存至今的實物例証,是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農業生產和土地利用的典范,古茶林文化景觀所展現的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多元文化共存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 本報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王玨)當地時間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五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57項。“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將有更多世界首創 ◎本報記者 張佳星“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對中國能不能完成南水北調這樣的大工程是心存顧慮的。”9月12日,國際水資源學會和世界水理事會聯合創始人阿西特·比斯瓦斯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期間舉辦的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坦言,“如今,作為工程師的我為南水北調取得的成績鼓掌。
“一個新鮮概念”,為浙江發展定下了綠色的底色 走進正在浙江杭州舉辦的“大道之行——‘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不少觀眾在寫著“一個新鮮概念”的展板前駐足。 這塊展板的內容顯示,2002年11月,“生態省”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浙江干部群眾面前,為未來的浙江發展定下了綠色的底色。
蓋上“椰絲毯”,治愈“草原傷” 新華社成都9月12日電(記者肖林 王曦)初秋的四川若爾蓋大草原青中透黃,若爾蓋縣達扎寺鎮多瑪村廢棄礦山治理點大片裸露的基岩卻寸草不生,隻有部分“椰絲毯”覆蓋下的地表,萌發出小草的嫩葉,成為攻克生態修復難點、治愈草原“傷疤”的希望。技術人員稱,預計通過3年時間讓這裡完全恢復自然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