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周 | 江河煥新顏 攜手共護“母親河”
江河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生態系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推動水利法治建設、提升河湖安全保護水平、提高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江河面貌煥然一新。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今年的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從空中俯瞰
國內首家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成立 本報武漢3月26日電 (記者范昊天)日前,國內首家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在湖北省宜昌市揭牌成立,發布了旅游客船、貨運船舶、客運渡船、滾裝船舶、工程船舶、公務船艇等六大類37種綠色智能船舶示范船型,將聚合人才、技術、服務三大優勢,推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油氣電混合等六類能源配置,助力綠色低碳航運發展。該工作室由中國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船海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和宜昌市船舶檢驗中心共同發起成立,致力於示范船舶研發設計、特色船型應用推廣、船舶人才培養實訓和產業鏈條延伸拓展。
新型儲能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本報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劉溫馨)由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主辦的中國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大會近日在京舉行。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新型儲能作為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裝備,正在步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地球之肺”(觀點)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意義的寶貴資源。森林調節著自然界的空氣和水循環,具有固碳釋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功能,同時也在保護人類健康、改善人居環境、提供資源和棲息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人類可持續發展播下“綠色的種子” 在土耳其通杰利的薩爾德克森林,樹木黃綠間呈現出一片美麗風景。 希達·坎·艾倫攝(人民視覺) 英格蘭南部的溫克沃斯植物園內種植著上千種樹木,是當地民眾徒步郊游的好去處。
攜手推動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國際視點) 為期3天的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於3月2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落下帷幕。會議通過了《水行動議程》,包含700多項保護水資源的相關承諾,並涵蓋一系列行動計劃,涉及能力建設、數據、監測系統以及改善基礎設施等。
守大壩安全底線 保江河湖庫安瀾 提供穩定水源、改善水土環境、服務社會發展,“小”水庫潤澤“大”民生﹔保障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小”水庫有“大”落點。 目前,全國已建成各類水庫9.7萬余座,其中小型水庫9.2萬余座,大多興建於20世紀50-70年代,部分小型水庫存在建設標准低、工程質量差、運行維護不足、病險隱患突出等問題,成為防災抗災的“心頭大患”,制約了水庫效益的充分發揮。
李國英:為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消息,當地時間3月22日,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2023年聯合國水大會“水與可持續發展”互動對話會,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舒伊察一同擔任共同主席,致開幕辭,進行專題討論回應並作會議總結。李國英指出,中國將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力倡導治水國際合作,為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提出保障人人享有安全飲水基本權利等四項倡議 人民網北京3月24日電 (歐陽易佳)據水利部消息,當地時間3月22日,聯合國水大會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水利部部長李國英率中國水利代表團出席大會開幕式,並在全體會議上作一般性辯論發言。
夯實鄉村振興水利基礎 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2022年,水利系統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水利工作,安排832個脫貧縣水利建設投資1106.4億元,實施1.6萬個水利項目,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526.3萬畝,水利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水利基礎不斷夯實。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啟動 本報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陳晨從水利部獲悉,3月22日,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當天、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舉辦節水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宣布啟動2023年“節水中國 你我同行”聯合行動、第三屆全國節約用水知識大賽兩項主題活動。活動旨在提升全民節水意識,推動全面節約戰略和國家節水行動深入實施。
興水利、惠民生、促發展 數覽我國水資源領域發展成效
治水興水,利在千秋。近年來,面對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水旱災害多發頻發的復雜水情,我國堅持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辦成了許多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民生福祉的水利大事要事。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