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部進駐 本報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寇江澤)28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動員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第三輪第四批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全部實現督察進駐。
瀕危植物為何常見?(把自然講給你聽) 紅豆杉、銀杏、水杉……生活中常見的瀕危植物,是人工繁育而得。擁有了較大的人工種群,並不意味著植物不再“瀕危” 剛剛過去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多項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公布。
《2024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24年,青海全方位推進各項重點舉措落實落細,生態環境質量穩固改善,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建昱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寧波鎮海:石化區裡飛出“生態白鷺” 近日,在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寧波主題活動現場,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石化區白鷺園”案例從眾多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寧波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這一成果不僅展現了工業與生態共生的可能性,也為石化行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樣本。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具有五方面亮點 中國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准司司長趙柯27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是中共中央確定的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也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法典主要有創新性、前瞻性等五方面亮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法典(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首次審議后,已於4月30日起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
立體“城市地圖”助力智慧管理(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時空信息賦能應用,是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山東青島建設實景三維青島平台,形成覆蓋全市陸域1.1萬平方公裡、800余公裡海岸線、49個海灣和7個有居民海島的立體“城市地圖”,為精細化城市管理提供空間信息支撐。
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全面啟動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寇江澤)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規定,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第三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組建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分別對山西、內蒙古、山東、陝西、寧夏5省(區)開展督察,統籌開展黃河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同時對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業開展督察,進駐時間約1個月。
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三級應急響應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李紅梅)中央氣象台預計,5月27日至29日,南方地區將迎來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26日18時,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三級應急響應,水利部、自然資源部分別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黃色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珍稀動植物在這裡“C位出道”
生物多樣性
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從“一株苗”到“一座園”
從“一片沙”到“一片林”
近年來
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
接連創新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建立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推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發展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讓我們跟著珍稀動植物
走進他們的棲息地
感受山水交融、包羅萬象的多樣美景
感知萬物共生、和美永續的多彩活力
策劃:李楠樺、王仁宏
設計:郭思邈
文字及圖片來源:國家林草局、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等.
獨龍江畔守護行動:護林員的“山野答卷” 在雲南獨龍江的群山中,獨龍族護林員李玉花已堅守崗位近9年,成為村裡的首位女性護林員。“當時每家都要出一個公益性崗位,雖然護林員多是男性,但我覺得自己也能擔起責任。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協同推進城市節水
2025年5月11日至17日,是第34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今年的主題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協同推進城市節水”。活動期間,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宣傳周主題動畫、科普漫畫、宣傳海報等,以多元形式推廣宣傳生活節水小竅門、水資源循環利用等節水知識,助力營造全社會節水、惜水、護水的氛圍。
嚴厲打擊破壞黑土地資源犯罪 本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魏哲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發布《關於辦理破壞黑土地資源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依法從嚴懲處盜挖、濫挖黑土等導致黑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行為,以司法之力守護“黑土”糧倉。 據介紹,《解釋》主要圍繞調研發現的破壞黑土地犯罪案件司法中的突出問題與實踐難題,如罪名適用問題、定罪量刑標准問題、事實認定難問題等作了解釋,為執法辦案提供裁判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