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力提升生态颜值(法治头条) “2024年,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万件;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同比增长87.5%……”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交出环境资源审判2024年度“成绩单”。 近年来,我国环境资源审判有哪些新成效新亮点?人民法院如何更好筑牢守护绿水青山的司法屏障?记者进行了采访。
神奇!可可西里出现机器藏羚羊 7月7日,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可可西里卓乃湖附近,一只由5G超低时延网络与AI算法双重加持下的仿生机器藏羚羊正“努力”工作,实时对藏羚羊种群进行“无感化”观测。 仿生机器藏羚羊的AI视觉识别系统可实时捕捉藏羚羊的迁徙轨迹、觅食行为及幼仔成长状态,通过5G网络将数据毫秒级回传至后端平台;智能分析模型则能自动筛选关键信息,生成种群动态报告,为科研团队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生态产品激活绿色生产力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作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该论坛自创办以来致力于推动相关理念传播与实践探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书写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新篇章(编辑手记) 兴水利,治国大事。沟渠连通织密“毛细网”,抗旱保灌,兴业富民;重大工程贯通“大动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对汛情拧紧“安全阀”,防灾减灾,力保安澜……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日前印发,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的又一重大部署。
水利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王仁宏)国家水网建设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近年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水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系统推进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和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打通水网的“最后一公里”。
水利部:以"三大体系"为抓手 加快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王仁宏)洪涝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灾害风险加大,防风险保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
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达1/3 6月28日发布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到625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1/3。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十年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