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流量是如何测的?(把自然讲给你听·水) 流量是了解江河湖库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卫星、无人机、无人船等纷纷加入流量测定队伍,测量实现了“天—空—地”一体立体化监测9月11日,第十八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开幕。
青海:法治力量护航“中华水塔” 新华社西宁电(记者周盛盛 李占轶)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法律,将以法治手段有效推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进展。
从“徒步丈量”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翠鸟跃入水中,口里衔鱼而起;圆鼻巨蜥缓慢出行,寻觅着林间美食;长臂猿在树梢上攀援并放声“高歌”……这些海南热带雨林的景象,正被远程监控系统实时记录和呈现。 自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海南着力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
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刘诗平)水利部部长李国英11日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坚持系统治理,我国江河湖泊面貌近年来实现了根本性改善。 统计显示,我国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有45203条,常年水面面积达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有2865个。
内蒙古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攻坚战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李云平)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攻坚战,以加大防风固沙、减少黄河输沙量为主攻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这是记者9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情况。
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在恢复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胡璐)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彦10日告诉记者,近年来的持续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华彦说,目前在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10个省份均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
“以竹代塑”带动绿色包装(创新故事) 贵州省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怎么也想不到,村里的竹子会随着联想集团的笔记本电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竹代塑’不仅让黎明村更有名了,还能帮助乡亲们‘以竹致富’。
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董丝雨)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彦10日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的持续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不断向好,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华彦说,目前在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海南等10省份均发现中华穿山甲踪迹。
京冀签订官厅水库上游生态补偿协议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潘俊强)近日,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为期3年的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这是继密云水库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之后,两省份签订的又一以水源保护为目标的补偿协议。协议明确,到2025年,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实施总氮排放控制,河流总氮浓度维持稳定不反弹并逐步降低;稳定河道生态流量,强化河(库)滨带建设管理保护。
《湿地公约》批准在中国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董丝雨)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15时23分,《湿地公约》常委会第六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去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加强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