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在运抽水蓄能规模超1000万千瓦 本报广州10月8日电 (记者程远州)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广东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第二台机组日前投产发电,广东在运抽水蓄能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28万千瓦,接近全国在运总量的1/6,较“十三五”末增长40%。 据了解,本次新机组的投产不仅为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增加了30万千瓦装机,还开启了我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抽水蓄能机组100千安成套开关设备”的规模化应用,加快了国产抽水蓄能装备向高端化升级的进程。
中国海油在渤海湾盆地获勘探重大突破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记者李婕)记者29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在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岩性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钻获高产油气井,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 本报电(记者刘发为)日前,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最新建设进展,全方位展示市场建设运行成效,展望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方向。这是继《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之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碳市场最新进展情况报告。
全国首次滚装船绿色甲醇加注完成 本报天津电(记者靳博)近日,全球首艘9300车位甲醇双燃料汽车滚装船“港荣”轮首航靠泊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300吨国产绿色甲醇顺利完成岸基加注,这也是全国首次滚装船绿色甲醇加注,标志着天津港具备规模化供应绿色甲醇能力,向国际航运低碳燃料枢纽迈出关键一步。 本次加注所用甲醇产自内蒙古自治区,以废旧轮胎和生物质为原料,全生命周期减碳超70%,一次作业即可减排二氧化碳460吨。
推动我国碳市场发挥更积极作用(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 如何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记者采访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筑牢法治基石,守护绿水青山(说道) 筑牢法治基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守护好绿水青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近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草案、生态保护编草案、绿色低碳发展编草案进行审议。作为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的立法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智慧葡萄园 节水又增效(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秋意浓,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里,工人们剪下一串串饱满的紫色果实,装入筐中,送往酿造车间。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粮长城天赋酒庄,管理人员何怀华穿行在田垄间。
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更多“长江经验”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6日在湖北武汉发布《碧水奔腾万里情——新时代长江治理的成就启示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长江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提炼了新时代长江治理的科学方略与世界意义,阐释了基于共享和尊重的东方治水智慧,展现了中国在江河治理领域的宝贵经验与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