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哉问”(侠客岛·两会观察) 开年以来,乡村全面振兴的话题就一直备受关注——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2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继续聚焦“三农”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到“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靠谁振兴乡村? 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一直在思考。丰都是传统农业县,他认为,这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面前的“大哉问”。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据中国生态环境部6日消息,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自愿碳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当天完成登记。这是中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实质进展,对推动和激励中国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累计春灌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当前,我国正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和冬小麦返青生长阶段。记者4日从水利部了解到,目前,全国累计灌溉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其中已开灌大中型灌区428处,灌溉面积2400余万亩。
中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本报北京3月3日电(记者严冰)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记者3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我国110个大型引调水工程推行河湖长制 记者3月3日从水利部了解到,8年多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七大流域全部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等110个大型引调水工程推行河湖长制。
明确2025年度77项重点工作 本报南京3月2日电 (记者王伟健)推动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继续开展跨省域中高职贯通招生、为“一卡通”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开通跨省域低空航线……记者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获悉:示范区明确了2025年度77项重点工作。 自2019年揭牌以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52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协同出台促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并在三地同步施行;印发实施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加快推进方厅水院、沪苏嘉城际等180个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