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雄安庫開工建設 本報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顧仲陽)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雄安庫日前開工建設。這標志著我國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體系基本形成,對於全面提升我國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水平和林草種業整體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啟動2024至2025年度調水 本報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鄧劍洋)記者從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月10日,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以下簡稱“北延工程”)啟動2024至2025年度調水工作。 本年度北延工程計劃向黃河以北調水1.51億立方米,利用北延東線輸水,向河北、天津調水1.26億立方米,受水區為河北省滄州市、衡水市,天津市靜海區。
北京萬元GDP用水量8.45立方米 本報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潘俊強)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2024年,北京市每創造出1萬元的GDP消耗8.45立方米水量,用水效率居我國省級行政區首位。 據介紹,多年來,北京市全面落實國家節水行動要求,高質量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聚力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價值,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打造節水新高地。
廣東越冬水鳥數量穩定增長
廣東韶關南水湖的中華秋沙鴨。
王新財攝(人民視覺)
本報廣州2月10日電 (記者李縱)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廣東日前已完成2025年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工作,共監測到越冬水鳥超88種,約12.9萬隻。
山東青島完成“電採暖”改造46萬戶 本報濟南2月9日電 (記者侯琳良)記者從國網青島供電公司獲悉:2024年山東青島農村地區新增“電採暖”客戶11萬戶,截至目前,總計完成“電採暖”改造46萬戶。 “把燒煤換成用電的‘空氣能’取暖,國家有補貼,還不用每天早起倒煤渣了,升溫更快,取暖效果好。
知天而作 綠色發展(生態論苑) 綠色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不斷凸顯,氣象部門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利用海量氣象數據,推出各類針對性的服務產品,開展精細化的保障服務在2025年全國春節文化和旅游消費月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氣象局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推出10條全國冰雪旅游路線。此前,氣象部門發布了冰雪資源數據,研發了滑雪適宜度預報、滑雪指數、雨霧凇觀賞指數預報等多種生活氣象服務產品,覆蓋全國74個冰雪旅游景區,為人們賞雪、滑雪、體驗冰雪旅游提供參考和建議,助力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治理塑料污染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專家解讀)
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人們站在一處裝置藝術作品——巨型塑料水龍頭前。
陳 敏攝(新華社發)
據外媒報道,不久前,塑料廢棄物污染國際文書政府間談判第五次會議(INC-5)在韓國釜山閉幕,來自170多個聯合國成員國的1400余名代表參與了正式的談判會議。
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超14億千瓦 本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丁怡婷)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8.9億千瓦,同比增長45.2%﹔風電裝機容量約5.2億千瓦,同比增長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