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打造綠色優質生態蔬菜供應地
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蔬菜穩產保供決策部署,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堅持推動蔬菜產業穩產保供與提質增效,積極挖掘增產潛力,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積極開展“桂菜出鄉”等系列活動,助推廣西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廣西現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秋冬菜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運”“西菜東運”基地,廣西蔬菜產業成為助力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驢友”任性探險,到底誰來埋單(美麗中國) 核心閱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走到戶外、走進山川,欣賞自然風光、探尋自然奧秘。然而,個別“驢友”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當地環境的了解,在未開發區域違規探險,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還時有被困野外、耗費大量救援人力物力的意外事件發生。
為古樹名木保護提供更堅實法治基礎 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會議強調,要堅持保護第一,抓緊制定修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標准、規范等,把分級分類保護、日常養護、採伐移植管理等規定落實落細。
塔克拉瑪干的奇跡:綠鎖流沙 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小說《朝聞道》中寫道,在一個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干預下,塔克拉瑪干沙漠最終變成草原。這個科幻故事,因為不久前在中國出現的一個場景而有了現實感—— 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一條全長3046公裡的綠色屏障被填補了最后缺口,沿著沙漠邊緣蜿蜒成鏈,塔克拉瑪干綠色阻沙防護帶工程實現全面鎖邊“合龍”。
一架鋼琴的綠色升級(我們的低碳生活)
核心閱讀
從木材加工到油漆噴飾,從家庭式小作坊到鋼琴眾創園……在浙江湖州德清縣,當地出台鋼琴生產相關綠色標准,助力鋼琴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浙江湖州德清縣洛舍鎮,鎮子不大,鋼琴產業做得不小。
171個綜合站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 本報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近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生態環境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第二批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遴選工作,北京百花山站(森林)、內蒙古科爾沁站(草地)、湖北三峽庫區站(濕地)等116個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至此,共有171個綜合站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我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以綠色金融助力綠色發展 非洲大陸,尼羅河干流、支流上,由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承建的麥洛維大壩、羅塞雷斯大壩和上阿特巴拉水利樞紐工程巍然矗立,源源不斷為蘇丹提供綠色能源。 這些能源工程闊步走出去的背后,是郵儲銀行北京分行綠色金融的大力支持。
我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實現各省份全覆蓋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高敬)記者19日從生態環境部獲悉,生態環境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開展了第二批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遴選工作,將116個綜合站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至此,共有171個綜合站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實現了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我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綠色圍脖”彰顯中國智慧(暖聞熱評) 【關鍵詞】綠色阻沙防護帶 【事件】前不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於田縣萬花園防沙治沙區,隨著最后寬50米、長100米空白區被栽上樹苗,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裡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合龍”。這是世界最長的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為防治荒漠化打開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