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促進鄉村生態振興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郁靜嫻、周楠)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農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准,以加強農業資源集約利用、投入品減量增效、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重點,強化科技集成創新,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農業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機制,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的資源環境保障。
我國將優化電力系統調節能力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記者丁怡婷)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各類調節資源發展的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更加完善,各類調節資源調用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過調節能力的建設優化,支撐2025至2027年年均新增2億千瓦以上新能源的合理消納利用,全國新能源利用率不低於90%。
我國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再創新高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記者常欽)記者近日從中國礦業聯合會獲悉:2024年,我國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再創新高。全國煤炭產量持續增長,預計全年產量將達到47.6億噸﹔原油產量連續6年回升,預計全年將達到2.12億噸﹔天然氣產量連續8年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預計全年將達到2450億立方米﹔鐵礦石產量持續增長,10種有色金屬產量再創新高。
雷公山禿杉的“兩種命運” 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公山深處,生長著一片珍稀而壯觀的禿杉林。 禿杉是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孑遺植物,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分布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強的天然禿杉群落。
我國第二種無足目兩棲動物在雲南發現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1月6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雲南省紅河州發現我國第二種無足目兩棲動物新物種,中文名為楊氏魚螈或紅河魚螈。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研究》上。
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管理新規發布 本報北京1月7日電 (記者孔德晨)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海上風電項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對海上風電項目空間布局、節約集約、用海審批、生態用海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規定和要求。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上風電快速發展,用海規模不斷擴大,近岸海域可開發利用資源趨於飽和,不同行業用海矛盾日益加劇,新的用海問題也不斷顯現。
稻草回收變廢為寶
1月7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第八農場稻草回收企業的工人將打好捆的稻草碼垛。近年來,曹妃甸區積極探索秸稈利用新途徑,將稻草集中收集用於牲畜飼料、稻草制品加工、生物質發電等,有效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促農增收,實現農業綠色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