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生態

綠色發展添活力 藍天碧水映花城

2025年04月10日09:32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金燦燦的黃花風鈴木、粉白相間的宮粉紫荊、紅彤彤的木棉花……春日的廣州如同莫奈畫作。

  廣州又稱花城,其魅力不僅在於高“顏值”,更在於其“兩山”轉化的具體實踐。

  如何讓城市更美麗?廣州的答案是,以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為牽引,以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為統領,主動探索超大城市美麗城市建設路徑,提升城市活力。

  率先探索“美麗經濟”

  四月,走進逕下村,隻見青山綠水,繁花似錦,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景象。“我們周末喜歡帶小孩過來摘菜、露營、放風箏……在美景中,一邊休閑一邊給身體充電,十分愜意。”廣州市民王女士開心地說。

  逕下村位於廣州市黃埔區知識城,是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首開示范項目之一。

  2024年11月,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與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簽訂為期三年的《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為美麗中國城市樣板投融資建設項目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定制化的專項融資保障﹔同期,廣州市推動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與相關企業就廣州知識城—逕下美麗單元建設項目、嶺頭片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暨“美麗廣州”示范項目簽訂融資貸款協議,共獲得授信7.37億元。

  在綠色金融的加持下,曾經水體渾濁、生態失衡的逕下村,蝶變為白鷺低飛、河湖連片、古朴雅致的美麗村落,成為廣州市以項目為引領發展“美麗經濟”的生動寫照。

  此外,廣州還建立了美麗中國城市樣板投融資建設項目庫,目前已有27個項目入庫。

  除了通過金融創新發展“美麗經濟”,廣州市還發布多項文件,完善超大城市建設美麗城市的頂層設計。2024年,廣州出台《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工作方案》,部署開展10項重點工作﹔啟動編制《美麗廣州建設規劃綱要》等文件,謀劃美麗廣州建設措施、重大工程。

  廣州還首創“美麗廣州—美麗區縣—美麗單元—美麗細胞—美麗工程”的美麗城市立體建設模式,以設計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項目創新等一系列方法論“組合拳”,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廣州智慧。

  科技賦能環境治理

  每年初夏,廣州市的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就是到華南國家植物園、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看螢火虫。螢火虫被稱為“環境指示劑”,對棲息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近幾年,隨著廣州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螢火虫越來越常見。

  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大氣、水環境質量達歷史最優。廣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4%,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21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20個國考、省考優良斷面比例首次達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優異數據的背后,是廣州以科技賦能,提升城市生態數智治理效能的有效實踐。

  近年來,廣州完成了“生態大腦”頂層設計和基礎框架搭建,實現全市水、氣、聲物聯監測數據以及環境執法、信訪等業務數據的協同互聯。

  廣州塔是廣州知名地標,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裡有一個空氣質量梯度監測網(標准站),24小時運作守護“廣州藍”。

  廣州塔空氣質量梯度監測網已運行十多年,近年來又不斷增設PM1、能見度、黑碳、臭氧激光雷達、溫室氣體、顆粒物組分等研究性監測項目,監測能力不斷提升和擴展。

  在改善水環境方面,廣州打造大灣區地下水多層自動監測品牌,建設“一井一站一平台”,創新地下水監測數據智慧管理體系,構建了“採—測—預警”業務化平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等技術,有效提升數據深度治理及智慧分析能力。

  此外,為實現“雙碳”目標,廣州成立了生態環境數據要素創新基地,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穗企環責通”“探碳政策通”“碳足跡數據報告”等多款生態環境數據產品紛紛亮相。

  “隨著科技的進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勢在必行。”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保森說,未來,廣州將不斷加強科技支撐,健全“天、空、地、海”立體物聯感知“一張網”,強化無人機、無人船等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應用推廣,助推低空經濟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同時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提標提質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爭取建成100個市級美麗河湖。

  體育盛會擦亮生態名片

  走進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工人正忙著對外窗、空調、照明、電梯等進行綠色低碳升級,以實現節能降碳45%以上的最終目標,完成全國首個近零碳大型體育場改造項目的建設工作。

  今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將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舉行。廣州以十五運會為契機,出台美麗全運工作方案,再次為美麗城市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針對本次賽事,廣州首次提出採取大規模運用地方碳普惠制、融入零碳場景理念、倡議供應零碳產品等亮點舉措,推進實現賽事碳中和。記者了解到,為實現綠色低碳目標,廣州賽區實施差異化改造策略,通過“1+1+1”模式,即打造一個零碳建筑、一個近零碳建筑和一批綠建星級場館,讓老場館煥發新活力。這些舉措將不僅確保賽事的碳中和,還會推動城市能源結構優化和生態環境改善,進一步擦亮花城的生態名片。

  目前,廣州已編制廣州賽區環境質量保障1個總方案並配套了12個專項方案計劃,推進“無廢體育場館”“無廢酒店”建設,加強場館周邊重點區域環境整治,全力打造綠色低碳智慧美麗全運。

  “我們將會同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打造美麗全運,開展美麗全運七大專項行動,把綠色辦賽原則貫穿到全運會的籌備、舉辦和賽后利用的全過程、各領域和各環節,打造歷史上第一屆碳中和全運會。”王保森說。

  為以城市“高顏值”迎接十五運會,廣州市生態環境局還出台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持續推動“零碳+場景”打造。

  不難想象,當十五運會正式開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們將在觀賽之余,愜意地感受廣州的青山綠水和藍天白雲。(記者 葉 青)

(責編:王仁宏、李楠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