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發展成為一種習慣 初夏時節,北京正陽門迎來“老朋友們”——北京雨燕。三維掃描巢穴,留出原有進出通道……此前正陽門修繕者為雨燕營造一方棲居天地的故事,豐富著北京中軸線這一世界遺產的內涵,也凸顯城市的生態底色、發展溫度。
我國進一步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 本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寇江澤)近日,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印發《中國履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國家方案》),全面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管理,協同應對臭氧層損耗和氣候變化,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我國自1991年加入《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以來,認真履行各項國際義務,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總量約62.8萬噸,佔發展中國家淘汰量一半以上。
“十四五”以來我國年均修復草原超過4600萬畝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我國草原生態保護取得了歷史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 據統計,“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支持草原保護修復總投資達到1100億元,年均修復草原超過4600萬畝,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積超過1億畝,草原鮮草總產量超過5.5億噸。
“海洋命運共同體”上海論壇舉行 吁“守護蔚藍家園,共贏藍色未來” 首屆“海洋命運共同體”上海論壇23日在上海海事大學舉行,來自海事、海洋領域的大專院校、港航企業和科研院所的近200名專家以“共贏藍色未來:中國方案與世界願景”為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在主論壇上,國家安全學專家、資深外交官、國際問題專家圍繞民間外交與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邏輯與現實挑戰、當前國際形勢與海洋秩序等展開深入探討。
今年前三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公布:優良天數佔比84.8%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王仁宏)今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25年一季度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顯示,1—3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水利部明確蓄滯洪區建設“時間表”:三年將新增33處、累計建設72處 人民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王仁宏)近日,水利部印發《蓄滯洪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啟動實施蓄滯洪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 蓄滯洪區作為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多次在防御流域性大洪水關鍵時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底牌”作用。
世界地球日特別策劃︱“拍拍”家鄉美
地球
是人類共有且唯一的美好家園
近年來
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讓美麗畫卷
鋪在萬裡河山處
繪至青山綠水間
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
今年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讓我們一起走出書卷、走入生活
感受推窗見綠、開門見景的日常風光
感嘆舉目皆美、移步皆畫的四時美景
隨手捕捉
“家門口”“山那邊”的綠色美景
監制:章斐然 李鑒
策劃:李楠樺
文案:王仁宏
設計:方紅、郭思邈
視頻制作:吳垠翰(實習生)
資料來源:生態環境部、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視頻來源: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中國鐵路西安局、視覺中國等.
一季度全國交易綠証2億個 本報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丁怡婷)國家能源局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証1.74億個,同比增長9.39倍,其中可交易綠証1.44億個,佔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7.07萬個。截至今年3月,全國累計核發綠証56.17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証38.35億個。
山西將建設完善碳普惠公眾參與平台 本報太原4月17日電 (記者付明麗)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和省交通運輸廳近日印發《山西省碳普惠公眾參與機制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以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高質量發展目標為引領,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普惠共享”的原則,建設完善全省碳普惠公眾參與平台,研究制定碳普惠量化、交易、運行等相關規則制度,擴大碳普惠覆蓋場景,探索建立個人碳減排賬戶,豐富公眾參與綠色低碳行為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積極性,逐步形成特色鮮明、運行有序的碳普惠公眾參與機制。
我國首個林草行業大模型研發成功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創新團隊近日以DeepSeek大模型為底座,成功研發出我國首個林草行業大模型——林龍大模型,標志著我國在智慧林草研究和應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林草行業具有地域廣闊、類型復雜、工作難度大等特點,亟須與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林草質量精准提升。